乐·影系列:暗中有光
李梦 于 2018.07.21 18:25:00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讲述二战的电影很多,波兰斯基执导的《钢琴家》可谓是其中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不单因为男主角布罗迪的精彩演出,还因为片中音乐与剧情的互相映照。影片由波兰籍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的自传改编而成,借由钢琴家亲历二战苦难的往事,回溯战争的残酷及伤痛,亦引人感慨音乐之于人性的救赎力量。

伟大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钢琴作品贯穿整部电影。开篇场景发生在1939年的波兰首都华沙。当时战事初起,斯皮尔曼正在录音棚内录制肖邦钢琴曲,却被忽如其来的炮火打断。他本想不理会喧闹继续录完曲目,却因越来越猛烈的声响与浓烟而被迫躲入防空洞中。开篇这惊惧一幕,也预示了未来日子的凶险,钢琴家在之后的六年间,不得不四处躲避逃难,过着非人的生活。

就在他将钢琴变卖以换取吃食,在他甚至已然忘记自己的钢琴家身份的时候,斯皮尔曼的住所被德军的炮火摧毁,害得他不得不悄悄躲入德军指挥所的阁楼避难,却被指挥官威廉发现。威廉听闻斯皮尔曼的钢琴家身份,要求他演奏一首作品以证明,衣衫褴褛的斯皮尔曼在钢琴前静坐良久,终于弹出肖邦第一叙事曲来。

这作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不时在电影、在舞蹈作品乃至花样滑冰比赛的冰场上听到这首曲目。这是肖邦21岁那年创作的作品,昂扬顿挫,热烈与温柔兼具,旋律中既有身在维也纳的他对于故乡的思念,也有听闻波兰爆发起义后激昂难平的心情。与肖邦那些温柔缱绻的夜曲相比,这首作品听上去十分阳刚且有气势,几乎全然洗脱“沙龙作曲家”的惯常印象,无怪收到肖邦寄来的乐谱之后,知名作曲家兼钢琴家舒曼曾经这样说:“这虽然不是肖邦最精致的一首作品,却是最能反映他天分的曲目。”

  • 电影中,导演安排男主角在那样的情形中演奏肖邦的这首叙事曲,亦颇有深意。肖邦远在异乡,遥想祖国动荡不安,心生感慨,故成此曲,而片中钢琴家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波兰又何尝不正遭受炮火摧残,深陷苦难与战乱的泥潭中?斯皮尔曼奏毕这作品,竟将纳粹指挥官打动,放了他一条生路。不论犹太人还是日耳曼人,不论音乐家还是纳粹军官,在伟大音乐面前,莫不动容感慨。

    这电影看似讲战争,讲命运无常世事难料,说到底,讲的还是人的故事。二战时,苏联列宁格勒遭德军围城,城内萧索寥落,市民却仍然自发聚集,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鼓舞人心的首演;同样的,在华沙破败的街边,在暗黑的阁楼角落里,一首开合抑扬的叙事曲像一束倏忽燃起的光,引起原本天涯陌路人的深切共鸣,更何况,两人分属敌对两方,在这样的场景中相遇,本就是命运生出的奇迹。

    影片最后,和平姗姗来迟。斯皮尔曼重又回到音乐厅中登台,回到六年前的安宁生活中,可是当初救他一命的德国军官,却死在苏联的劳改营中。都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都说善恶有报,这话的确不假,却是太大也太绝对了。谁又知道在宏大叙事的边角与缝隙中,藏着多少难以料见的纠葛与说不出口的无奈呢?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73.047.***.***
    073.047.***.***
    男主人公与德国军官相遇的场景很让人难忘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18.07.25 11:14:19
    2
    123.147.250.***
    123.147.250.***
    发表于2018.07.21 21:52:20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31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