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逸事》选登(五)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莱布雷希特&盛韵 于 2010.04.03 10:29:13 | 源自:《音乐逸事》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9.60/48
  • 贝多芬出生于波恩,佛兰德斯人后裔,于1792年迁居维也纳。在十九世纪,他的音乐、个性和生命中的事件几乎已成为神话:他被视作天才和创造的完美结合。

    1、很少听别人的音乐

    贝多芬似乎认为陌生感和原创性是作曲应该达到的主要目的,这点从他对一位女士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女士问贝多芬是否经常去看莫扎特的歌剧,他回答说:我对那些作品不是很了解,而且除了我自己的音乐外很少听别人的音乐,不然会影响自己作品的原创性。

    2、他会偷偷给我一个眼神

    有一次在演奏《C小调钢琴协奏曲》时,贝多芬让一位后生帮他翻谱,这位后生后来记录到——老天帮帮我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我眼前的几乎就是白纸若干,最多在一两页上有几个埃及象形文字,他草草记下的这些符号对我来说完全无法理解,对他却是提示。他几乎全凭记忆演奏了整个独奏部分,因为他通常没什么时间把这些写在纸上。每次接近那看不到的段落的结尾处,他就会偷偷给我一个眼神。一定是我那种生怕错过关键时刻的慌张神色令他觉得十分好笑,之后在晚餐中他仍旧笑个不停。

    3、你以前多么白痴!

    贝多芬有一次听到施特艾彻的女儿在练习自己1806年船作的《C小调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以后他问她:“这是谁写的?”“您呀。”“这破烂居然是我写的?噢!贝多芬,你以前多么白痴!”

    4、你们都是傻瓜!

    不管听众是谁,贝多芬总是知道如何制造那种感人的气氛,听众们经常润湿了双眼,许多人甚至会大声地抽泣。除了为大家带来的美妙新鲜的灵感、精力充沛的风格,他的演奏中总有些非同寻常的感情。每次这种即兴表演结束后,贝多芬总是朗声大笑,取笑那些受他感动的听众,“你们都是傻瓜!”他会说……“谁能生活在这么一群被宠坏的孩子当中!”

    5、《“英雄”交响曲》的标题由来

    贝多芬在创作时脑子里总有些特别的对象,在写《第三交响曲》时,他想到的是拿破仑·波拿巴,担任第一执政官时的波拿巴。那时作曲家非常崇拜他,甚至将他与古罗马时代的执政官们相媲美。有人曾经看到这部交响曲躺在他的桌上,波拿巴的名字在标题页上,结尾处署有“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但没有其他文字。后来有人告诉了他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义愤填膺、咆哮着说:“那么,他,也成了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会践踏他人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野心。他会将自己置于他人之上,成为一个暴君!”贝多芬走到桌边,拿起那张标题页撕得粉碎掷在地上。直到那时,这部交响曲的标题才被改为《英雄》。

    6、站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聋了

    一天英国钢琴家尼特和贝多芬在一起时,催促他去英国拜访一位杰出的耳科专家,尼特认为贝多芬在那儿可以找到治愈耳聋的办法。
    “不,”贝多芬坚定地说,“我已经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建议,肯定是治不好了。告诉你这是怎么发生的:当时我正忙着写歌剧——”
    尼特:“《菲德里奥》(Fidelio)?”
    贝多芬:“不是《菲德里奥》,是替一个脾气极坏的男高音写咏叹调。我已经为同样的台词写了两首辉煌的咏叹调,他还是不满意。于是我又写了第三首,试唱的时候他总算认可了,就拿走了乐谱。谢天谢地最后我总算把他打发走了,于是我立刻坐下来打算完成一部被他的咏叹调耽搁了进程的作品。还没写到半个小时,我听到一声敲门声,于是立即意识到又是那男高音。他进门的时候我在盛怒中从椅子上跳起来,结果一下子摔在地上,就像演戏一样(这时贝多芬伸开手臂模仿了当时的姿势)。我站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聋了,后来一直是这样。医生们说我的神经被损伤了。”

    7、耳聋起源的另一个版本

    贝多芬会让有趣的老厨子为大家作了菜,然后叫侄子照看葡萄酒,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散步。贝多芬通常会哼着某些乐章,他喜欢在流通的空气中打草稿,而正是在一次室外工作时贝多芬得了耳聋。当时他在花园里作曲,因为太专心而完全没有注意到突至的倾盆大雨,直到雨水濡湿了纸,他无法再进行下去。从那天起他便得了耳聋症,无论是艺术还是时间都无法令之痊愈。

    8、具有毁灭性的最后一场独奏音乐会

    贝多芬有一次演出自己新写的钢琴协奏曲,但在第一次齐奏时却忘记了自己是独奏者,于是像往常一样跳起来开始指挥。在第一次强音时,他的手臂抡得太用力,把钢琴上的两盏灯都碰到了地上。观众开始发笑,贝多芬被这种干扰激怒了,他让乐队停下来,重新开始。有人担心同样的情况会出现在相同的段落,于是让合唱队里的两个男孩举着灯站在贝多芬的两边。一个男孩站得比较近,想看清乐谱,当那致命的强音到来时,贝多芬的右手正好打在他嘴上,可怜的孩子吓得把灯掉在了地上。另一个男孩比较警惕,盯着贝多芬的一举一动,在那重大时刻他立刻弯腰,躲过了被扇嘴巴的危险。如果说之前观众抑制不住发笑,这次可就更难了,他们爆发出了一阵发疯似的喧闹。贝多芬怒不可遏,在独奏部分的前几个和声中就敲断了半打琴弦。真正的爱乐者想重新恢复秩序专心欣赏音乐,在那一刻已经于事无补。观众们再也无缘听到这协奏曲的第一个快板乐章,因为从那毁灭性的一晚起,贝多芬再也没有开过音乐会。

    9、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吧

    一天下午,两位诗人去住处拜访贝多芬。他们揿了门铃,但没人回答;打开门闩后,发现门是开的,前厅空无一人。他们走进去,又敲了贝多芬的房门,也没有回答,于是敲得更响。虽然还是没人应答,但可以听到里面有动静,于是他们推门走了进去。眼前是怎样的景象啊!迎面的墙上挂满了用炭笔标满记号的大纸,贝多芬背对着我们站着,那是怎样的环境啊!他被炎热包围着,脱得只剩贴身衬衫,正忙于用铅笔在墙上写音符,一边打着节奏,一边在没有弦的钢琴上弹着和弦。他并没有发现到访者,也没有转过身来。这两位诗人哭笑不得地看了看对方,他们知道用声音来吸引这位耳聋的大师是没有希望了,但如果贸然走上前去他又一定会觉得尴尬。其中一人说:“作为一个诗人,如果能有这种天才你是不是会乐上天了?但至少你可以说:‘我见过贝多芬创作。’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吧!”于是他俩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10、歌德信中的贝多芬是“愤青”

    1812年9月,歌德曾在一封给采尔特的信中这样描述他所认识的贝多芬:我在特普利兹结识了贝多芬。他的天才令我十分惊讶。然而,不幸的是,他有一种彻底桀骜不羁的性格。如果他真的觉得世界面目可憎,那么产生这种性格也情有可原,只可惜于人于己都不会带来快乐。

    11、贝多芬信中的歌德是“胆小鬼”

    贝多芬曾在一封信中有这样的描述:当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物走在一起,哪怕是王公大臣也必须明白我们是多么伟大。昨天,我们走在回家路上时,遇到了整个皇家仪仗队;我们老远就看到了队伍,歌德立刻挣开了我的手臂,以便远远站在一边。无论我怎么说,都无法让他再上前一步。我愤怒地揉皱了头上的帽子,解开上衣的纽扣,把手背在身后,径直朝人群最密集处走去。亲王和官员们为我让开了一条小路,鲁道夫大公向我脱帽致敬,皇后第一个跟我打招呼——这些大人物都认识我!对我来说,世上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着仪仗队从歌德身边走过。他站在一边,脱下帽子,把头尽可能地弯下。为此,我之后经常不留情面地责备他。

    12、最爱的美食和可能因此而倒霉的厨子

    做成粥状的面包汤是贝多芬最喜欢吃的东西之一,每周四都要吃一顿。做面包汤需要十个鸡蛋,每次在鸡蛋与其他成分混合之前,他都要亲自检查一下那些蛋。如果不幸发现某只蛋坏了,接下来就会有大事发生:惹事的厨子会听到一声大吼叫她过去。她很清楚会发生什么,便小心翼翼地站在门槛上,随时准备落荒而逃。但这次,她一现身就遭到了袭击,坏鸡蛋就像炮台上射出的炮弹一样朝她耳旁飞去,粘糊糊的蛋黄蛋白立刻撒了一身。

    13、水是他的灵感源泉

    澡盆的必需性对于贝多芬来说就像土耳其人一样,他经常沉浸在沐浴中。当他不能出门去采集灵感时,就会心不在焉地走到洗手盆边,朝手上泼几壶水,同时哼唱或大叫(因为他不会唱歌)。在水里玩到衣服都湿透以后,他就会回到房间,脸上带着一种茫然的表情,眼睛吓人地涨大着,如果他没刮胡子的话就更恐怖了。接着他会回到桌边开始创作,然后再次来到水盆边一边玩水一边哼哼。这情景如此可笑,但没有人敢向他指出,也没有人敢打断这启发灵感的沐浴。因为这是属于他的时刻,或者说是他的沉思冥想之时。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房东发现水漏到了楼下的天花板,肯定不会太高兴。

    14、贝多芬与陌生小姐

    贝多芬的学生斐迪南·里斯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描述——有天晚上我来到巴登上课,发现贝多芬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坐在沙发上。我担心自己的出现打扰了他们,于是打算回去,但贝多芬拦住了我,说:“你可以在这儿练琴。”他们俩仍然坐在我身后。我弹了一段时间,贝多芬突然叫道:“里斯,来段多情的!”过了一会儿,“来段忧伤的!”再之后“来段热情的!”,如此这般。从我听到的谈话内容,我猜他可能哪里得罪了那小姐,所以想通过这种古怪的举动来弥补过错。最后他突然叫起来:“为什么每段都是我写的!”我一直在弹的都是他的作品片断,然后用个小过门将它们串在一起,这似乎让他很高兴。不久那位小姐离开了,最让我吃惊的是,我发现贝多芬根本不认识她。

    15、被误认的乞丐、被误抓的乐圣

    有一天贝多芬起得特别早,随便穿了一件破外套,也没戴帽子,就出门散步了。居民从窗户里看到他东张西望,穿得又像乞丐,于是叫来警察逮捕了他。在逮捕他的时候,作曲家说:“我是贝多芬。”“当然啦,为什么不呢?”警察说,“你是个流浪汉,贝多芬才不会像你这样呢。”百口莫辩的贝多芬因此被关到牢房里,但他却一刻也不安宁,并要求认识自己的人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当然,最后问题顺利解决,他被放了出来,因为他的的确确就是贝多芬……

    16、我们必须在上帝的名义下继续折磨自己

    歌手们请求贝多芬把《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改得容易一些,但他固执地拒绝了。一位匈牙利女低音歌唱家当面称他为“统治所有嗓子的暴君”,但贝多芬还是拒绝了她的请求,于是她只好对其他歌唱家说:“好吧,那么我们必须在上帝的名义下继续折磨自己了!”

    17、好得像一个穷音乐家那样

    对于“你好吗?”这样的问候,贝多芬的回答通常是:“好得像一个穷音乐家那样。”

    18、侄子卡尔的自杀风波

    当贝多芬的侄子卡尔要进行工科考试、并且欠了一身债时,发现自己的学识跟荷包一样空空如也。而且,他害怕面对叔叔的责备,因为“已经对这些愚蠢的指责厌烦透了”,于是他决定自杀。他买了两把手枪,出了巴登城,爬上摇摇欲坠的豪恩斯坦城堡顶端,用两把枪对准太阳穴,扣动了扳机——但只擦伤了骨膜,于是他被送往维也纳综合医院。
    这消息对贝多芬来说是种可怕的打击,很难用语言描述悲伤对他造成的影响。他像一个失去了爱子的父亲一样委靡不振。一次有人山崖上遇见他,贝多芬看起来有些精神错乱:“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卡尔朝自己开了枪!”“他——死了?”“没有,只是擦伤了皮。他还活着,大家正在帮助他。但是他让我蒙羞,我是那么的爱他!”

    19、三句埃及铭文

    贝多芬抄写了三句埃及铭文,为它们镶了框,罩上玻璃,挂在工作台上。前两句是:我便是存在;我是现在、过去、将来的一切。没有一个凡人揭开过我的面纱。第三句是:他孤身一人,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万物的存在。

    20、巨星陨落

    1827年3月26日下午,贝多芬的好友胡腾布莱纳来到了临终之人的家,此刻贝多芬已经失去知觉很久了。画家开始为贝多芬描绘临死前的面容,这让一旁的小提琴家布洛伊宁很恼火,他训斥了画家,然后无奈地和辛德勒外出去挑选墓地。突然,暴风雨降临,当地被雨雪覆盖。一道闪电照亮了一切,接着一阵雷鸣。胡腾布莱纳坐在床边用右臂支撑着贝多芬的头,他的呼吸已经时有时无,几个小时都在死亡边缘。当那声令人震惊的响雷爆炸时,他突然从胡腾布莱纳的手臂中抬起头,庄严地伸出右臂——“好像一位在指挥军队的将军”。但这只是一瞬,手臂很快垂落,他也倒下了。贝多芬去世。

    21、音乐家里的将军死了

    贝多芬的葬礼就像一个伟人应有的葬礼一样,当送葬队伍经过时,大约有三万人挤在街道、斜坡上哀悼;无法描述那场景。八位乐队指挥扛着灵柩、三十六个人举着火炬,其中就有后来成名的舒伯特。一个路过的陌生人问女护工:“这是谁的葬礼?”“噢,你难道不知道吗?”老太婆回答:“音乐家里的将军死了……”

    22、斯大林让贝多芬“魂归苏联”

    莫斯科举行苏维埃代表大会时,会议第一部分的音乐引子是《国际歌》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大合唱。之后,据说斯大林惊呼:“这才是为大众服务的音乐。怎么演都不嫌多,应该让我们国家最小的村庄也能听到这样的音乐”……
    结果在世界大战中,这股贝多芬热潮超越了一切国界,管弦乐队和合唱团巡演了整个苏联(哪怕是最偏远的省份),只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官方艺术期刊不断高呼:“可怜的贝多芬,一百年来他无家可归。今天他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家园——唯一一个真正理解、热爱他的国家:苏联!”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发表于2010.04.07 09:08:37
    5
    03
    其实是因为他们坚定的新年吧
    发表于2010.04.06 11:11:33
    4
    03
    发表于2010.04.06 07:43:49
    3
    发表于2010.04.03 17:16:22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428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