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吟唱
肖向东 于 2015.07.18 15:46:13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7.10/71

华语流行音乐浩如烟海,在其中关于告别的歌曲里,有三首是我心目中的前三甲。一首是李泰祥/唐晓诗的《告别》,马世芳认为这首歌太完美了,“每一次播放,便不免残酷地映照出世间的丑陋与无聊。灵魂不够强悍的时候,骤临那样磅礴淋漓的美,简直令人绝望”;一首是天堂乐队的《黎明》,这首歌是对这个令人爱恨交织的世界的告别,但告别的对象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这种爱恨交织,其中蕴含的感情非常复杂,既有心灰意冷的淡薄,也有希望犹存的热血;还有一首就是黄金刚的《再见》。

黄金刚生于1970年。1995年在出了唯一的一张专辑《吟唱生涯》后,就彻底消失,不知所踪。可是,这张专辑质量奇高,以致一直有歌迷对他念念不忘,甚至还有人写了一篇深情无限的《黄金刚,你在哪里》呼唤他的出现,其结尾写道:回来吧,黄金刚,以青春,爱情,和革命的名义,我们请求并命令你,出现!

可惜,并无任何回应。在专辑里的这首《再见》中,黄金刚第一句写的就是:走吧走吧,一夜之间你们都走得干干净净,我来不及送你们,难道还不许我自作多情?事实上,这句话完全也可以用来形容喜欢他的人怀念他的那种心情。

黄金刚大概是一位高度理想主义的歌手和诗人,这在专辑里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他对上世纪80年代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专辑里两首歌都借鉴了海子的诗歌,而海子正是上世纪80年代诗歌鼎盛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没有人的地方》借用了《麦地》的主题和诗句——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纽约和耶路撒冷,表达了对物质社会的批判和对诗意缺席的不满,而另一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也很容易让人想到海子的《日记》,只不过前者更温暖贴心,而后者更加孤独苍凉。其次,他还在歌曲中表达出他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被不停撕扯的痛苦,而这也正是理想主义者的明显特征。《西藏新娘》和《梦中的林卡》表达了对心目中理想圣地和生活的向往,而《朝霞朝霞朝霞》、《地铁眼睛》和《另一个工人的观点》则是对现实的持续而有力的批判。

这种种的撕扯、痛苦、向往乃至对过往黄金时代的回望,最终都交织、汇聚在《再见》这首歌里了。这一群理想主义者在一个不再理想至上的社会里屡屡碰壁(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理想至上的社会),朋友们一个个都远走高飞了,歌中的“我”有惊慌失措,有故作镇定,有希望尚存,有无话可说,有生气也有赌气,有埋怨也有自怨,但所有的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爱,而这种爱,在被时代这个庞然大物而不是被某个具体的人辜负后,就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无奈。

《再见》整首歌基本都是念白,偶尔闪过几句吟唱,那种用词时的决绝,那种倾诉时的迫切,那种呐喊时的不遗余力,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极其浓烈饱满的情绪,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重的子弹呼啸而过,挟带着十足的热度和速度,有风声历历在耳的感觉。这是用十足的浪漫主义手法去表达浪漫主义消失后的各种心境,要么爱到极致,要么恨到极致,要么热到极致,要么冷到极致,没有任何的中间选项。

《再见》的结尾是:我会想念你们,像你们一样奔波/我会丧心病狂、艰难度日、一错再错/然后我也远走低飞,没有人会认识我(这是用的是“远走低飞”而不是“远走高飞”,其心境可见一斑)。黄金刚最终也信守了歌曲中的承诺,像个大侠一般转身离去,二话不说,干脆利落。

一切都已早早注定,他不会再归来。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321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