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观点:中国音乐产业正发生可喜的转变?
Ed_Peto elise 于 2014.04.22 12:57:01 | 源自:音乐人攻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该文摘自中国音乐市场专家Ed Peto最初发表于网站China Music Business的文章。

在2013年3月,高晓松宣称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将于同年7月1日进入“收费时代”。当然了,7月1日来了又去,一切似乎和从前并无两样。

虽然这个声明似乎只是为了吸引人眼球,不过高晓松也指出了中国数字音乐的现状背后的确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的改变,这也被看作是被冰封的数字音乐市场正迎来其春天的信号。而其中有某些因素值得我们注意。

1、网络用户数量的上升并不意味着音乐收入的增长

截止至2013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6.18亿人,相比前一年增长了9.5%,渗透率达到45.8%。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则突破5亿大关,相比2012年增长19.1%。

这的确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但也更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一个由政府支持的网络行政机关以及上述数据的来源——认为互联网下一阶段的发展模式必须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急于用户规模的扩大而忽略市场的规范性,使得暗箱操作的报表,随意虚构的网络流量,内容服务提供商及广告商之间的不信任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今的互联网似乎成了一个产品粗制滥造、版权被毫无顾忌地侵犯的黑市。

在一片混乱之中,普通的网民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人们可以自由地浏览使用数字内容,并深切地期望这样一个“免费”的互联网市场永远不要瓦解。因此,尽管有73.4%的网民会使用互联网来消费数字音乐(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这一现象看起来很乐观——数字音乐听众有4.5亿人,这一数量排在即时信息、新闻以及搜索用户数量之后——但要想让中国听众们掏钱购买音乐,看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例证: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的数字贸易收入为7550万美元,这个数字比起前一年的6540万美元的确有所增长,但如果你分摊到每个用户的平均支出上,你就知道这个数字有多微不足道了。

2、对于“消费者可以获得长尾回报”的新诠释

直到最近,中国都被认为流传着一种流行音乐文化——热门歌曲是一种让人们融入同辈群体的文化手段。音乐服务们只会例行公事地更新“Top 200男歌手/女歌手”、“Top 100日本歌曲”等等如此形式的榜单,而未能进入这些榜单的歌手基本上就是默默无闻无人问津的了。

然而在最近的几年里,某些内部用户调查部门显示,大部分观众“根本不在意他们听的是什么”这样一种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了。对于音乐的理解之片面,似乎也可以解读为听众普遍对于音乐风格意识的缺乏。若抛开音乐风格,那么用户在音乐选择上也将基于最为基本的行为——“我现在心情如何?”——这为音乐播放开启了一个与用户心情、主题及情景有关的新领域。心情的类型,实际上也成为了风格的类型,这将使用户的音乐发现行为更为被动化。

这对于国外歌曲来说是个好消息。数字服务提供商若要改良产品,则要将“注重打造榜单”的想法改为“注重打造播放列表”,而想要打造多风格、多类型的播放列表,则需要越来越多的歌曲来填充曲库。据估计,中国音乐涵盖了20万到30万首歌曲,而整个音乐市场亦由80%的国内歌曲所占据,想要扩充播放空间,则需要引进大量的优质音乐,这将为全球歌曲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打下基础。

3、现实与收入报告间仍有差距,但市场已经开始发展

据报道,中国移动每年在增值音乐服务上的收入超过30亿美元,主要来源于彩铃收入。这一彩铃服务由电信公司服务商掌控,只有当拨号者拨通对方电话时音乐才会播放,这也暗示着消费者必须为播放的彩铃掏钱,别无他法。事实上,尽管在收入提成协议上授权为五五分成,但其实只有2%的彩铃收入会归为版权所有者,这也更直接地暗示了暗箱操作行为在中国的泛滥。中国移动将最热门的歌手和歌曲捧为掌上明珠,向它们提供最为优渥的待遇,而剩下的音乐人呢?等着捡漏吧。

与此同时,在网站及应用程序领域,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很有实力的流媒体服务纷纷冒头——如QQ音乐酷狗、酷我、百度音乐、虾米、豆瓣、网易以及诺基亚MixRadio等等——它们也都推出了主打应用程序。国际唱片业协会指出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盗版市场,但在过去几年可以发现这些网络服务已经有所进步。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取得国际巨头和国内主要公司的许可,基于市场份额支付预付款和最低保证金。然后后续消息却很少被报道。在移动和互联网领域,现实与数据报告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音乐市场已经有钱入账了。

4、视频产业有改革迹象,那么音乐产业呢?

随着最低工资的增长以及出口业的疲态,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光辉岁月似乎也将不复存在了。然而新的领导者越来越重视到专利、知识产权和创新在后制造业经济中的重要性,国家亦试图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中国目前已经着手进行版权领域的基础法律设施建设,也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对法律实施改革。

网络视频领域似乎给了人们一点希望。政府将国内电影产业视为衡量新经济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刚成为柏林电影节的赢家),而视频产业似乎也沾了那么点儿光。在网络上,视频内容无处不在,这也意味着各大视频门户基本不可能让自己和其它竞争对手间拉开太大的距离。我们现在看到各个平台通过独家协议获得第一手的内容,这种独有性和排他性似乎能让视频内容拥有者享受到那么一点好处。

我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个可进行有效自我调节的市场,但这也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以及版权法律的强制执行之下才有可能得到实现。那么音乐产业在未来是否能够进行这样的改革呢?

5、下一步该怎样走?

在2013年上半年,我们看到很多主要数字服务商为了满足与内容提供商间的义务,将支付额外费用的功能添加到了它们的服务之中——只需每月花费5-10元人民币购买增值服务,就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音频以及下载独家内容等。在三年前,增值服务还是一个可笑的命题:怎么可能向听惯免费音乐的听众收费?尽管目前增值服务带来的收入看起来还微不足道,但至少花钱听优质音乐的概念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视线。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去年在线视频市场相类似的音乐公司竞争与整合,音乐服务商虾米的CEO称其为“独立版权领域的兴起”:产业巨头腾讯,离岸公司China Music Corporation以及阿里巴巴(收购了虾米)都开始建立起对于专有权的保护。腾讯作为市场领先的流媒体服务QQ音乐的母公司已经做出了积极的行动,它起诉了竞争平台酷我音乐。

由现状来看,想要对成百上千个免费音乐提供商进行统一的付费模式整合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激烈的对抗,而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必须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并有所作为,包括建立数字音乐产业联盟(ADMI)来为所有的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发出呼声。

在未来几年内,这些主要的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可能将有权关闭任何流氓网站或应用程序,而剩下的少数服务将很有可能被合并。由此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更为现实的免费增值商业模式将得到推广,消费者所付出的费用将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线视频服务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它们已经开始通过按次计费的模式为用户引进国外电视节目和电影。

我们要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就是移动数据绑定,这也将是实现音乐市场价值的新战场。作为国有企业,中国三大通讯公司比拼的不仅仅是收入,而是用户数量。当我们进入4G时代,对于移动设备上的内容需求将越来越贪婪,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被视为是最有价值的音乐服务用户。中国联通就已与豆瓣、虾米以及多米等数字服务商签订协议,联手为学生用户推出数据包服务。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372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