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onic 威索尼可 GR01入耳式动铁耳机测评报告
赵宇为 于 2012.02.06 17:36:08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39/122

Vsonic 威索尼可在2011年底发布了一款定位相对高端的入耳式动铁耳机GR01,这款耳机在Vsonic的宣传中号称全世界最小的双单元动铁耳机,售价1299元,是Vsonic目前在售产品中售价最高的一款。GR01官方指标 阻抗32欧姆,灵敏度108dB,单看指标并不是最容易驱动的一类动铁耳机。有趣的是,Vsonic明确指出GR01使用的是美国娄氏公司[Knowles Electronics]的动铁单元,其实舒尔、UE、Westone等等著名的动铁耳机同样使用的来自Knowles Electronics的“单元”。

  • GR01外观确实非常细小,与我们一年多前介绍的UE 700外观风格有些类似,但耳机外形尺寸还要明显更细[UE 700与Aurvana In Ear2大小尺寸相当]。在当时,UE 700是我们见过的最小巧的“双单元”动铁耳机,而Vsonic GR01确实要比UE 700纤细不少,不过长度略长一些。Vsonic没有提供GR01双单元动铁的结构图,不过我们认为,这个双单元也与UE 700使用的“串行”双单元结构类似。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UE 700和GR01并不像传统的双单元动铁那样[如UE SF5 Pro],使用两个独立的单元,分别针对中高音和低音,而是一个微小的单元上有两个部分,对应两个输出口。我们以UE 700的爆炸视图为例,大家可以作为参考。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Aurvana In Ear2上,创新宣传称它为单个单元的动铁耳机。但In Ear2与UE 700的声音又是克隆般的相似,不知是何原因。

  • GR01不但外观小巧,重量很轻,它的做工也较为精致,有很好的金属质感。在大多数动铁耳机上,末端会有一个较长较细的导管从耳机腔体引出,GR01使用了较为少见的设计,在导管引出的部分增加了一个看上去像“滤网”的附件,通过螺纹固定在耳机细长的导管外。这个附件,从官方图片看似乎有两种规格可选,不过我们发现我们手中的这款没有提供可更换的附件。不要小看这个滤网,它是GR01耳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对声音有很明显的影响。离开这个附件,GR01的声音表现是不正常的。

  • GR01由于耳机本身的外壳非常细,重量也很轻,佩戴方式虽然与普通入耳式耳机没有区别[并不像音特美 ER4之类超长导管],但佩戴稳定度、舒适性和对声音的影响确实和我们常见尺寸的入耳式耳机有一些不同。Vsonic也为GR01提供了数十种橡胶塞。通过我们一段时间使用来看,为了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确实要对佩戴稍加注意,我们也做了一张图配合说明它的佩戴注意要点。首先,GR01的尺寸确实足够细,如果你搭配小号甚至中号的橡胶塞,都可以把耳机深入外耳道内,这时有点类似佩戴ER4之类耳机,但我们认为无论从舒适度还是声音表现来说,这样的佩戴方式对于GR01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不要看着GR01细小,就把它插入太深,这是错误的。第二,如图所示,在外耳廓的图中标出的两个位置上,我们常常佩戴普通入耳式耳塞,橡胶套会在“位置A”上,而耳塞的外壳会贴在“位置B”上,松紧程度会有不同。但由于GR01太小,“位置B”部分将不能起到固定耳机,让耳机佩戴稳定的作用,当然也起不到一定的隔音,防漏音等作用。所以,在“位置A”上,我们要比使用普通入耳式耳塞选择更紧一些的橡胶塞。简单的说,就是要选择一个尺寸较大的橡胶塞让GR01耳机,在耳朵的“位置A”单一位置保持稳定和足够好的密封。但又没有必要把耳机深入到外耳道内。

  • 总体来说,GR01更容易选择一个较为舒适的耳塞套,哪怕是一些外耳道口附近尺寸特别小的用户,或许也可以使用这款入耳式耳塞,因为它的尺寸确实很小。但我们要在前文强调在“位置A”处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因为如果按照习惯选择普通尺寸入耳式橡胶塞,GR01的密封性可能不够好,导致声音表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它需要一个比以往稍大一号的橡胶塞。在正确合适的佩戴情况下,GR01的佩戴舒适度与大多数入耳式耳机没有什么不同,但在运动中的稳定性会稍稍差一些,毕竟它太轻了,我们也不推荐大家把耳机塞得太紧。当然,GR01这种传统样式的入耳式设计,会有较为明显的听诊器效应。与创新 Aurvana In Ear2相比,GR01佩戴的感觉会觉得更为轻巧一些,舒适度相当,听诊器效应、隔音效果相当。

    我们对GR01耳机煲机超过80小时,对于动铁耳机来说,煲机带来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测试时,我们使用常用的iPod Classic、iPhone 4、索尼B152F作为便携播放器音源,乐之邦 Monitor 03 US作为参考音源。对比的耳机,选用创新 Aurvana In Ear2、Aurvana In Ear3。以下没有特别说明,均为在iPod Classic下的声音表现。整体来说,GR01在动铁耳机中,风格更加偏向In Ear2、UE 700等近两年的动铁风格,与UE TF10、音特美等老型号风格有明显不同,在解析力、瞬态等细节方面,明显比一些经典老型号有提高。不过GR01与In Ear2的声音表现还是有明显不同。在同一个播放器上,In Ear3最为容易驱动,而GR01比In Ear2稍难驱动一些,不过它们搭配便携播放器和手机是没有问题的。

    高频表现:Vsonic GR01的高频解析力要比In Ear2更好,高频相对更为突出,在极高的高频频率段,有着典型的“动铁”的金属味道,细节被放大,解析力似乎有些出奇的好,但又有刻意被突出的感觉。与音特美ER4P和一些老动铁相比,GR01的单元的风格显然更加接近In Ear2[UE 700等同],它的高频不再是过分的生硬和追求密度,在动铁耳机中,它的高频变得相对更加自然了一些,声音稍柔和了一点,极高频部分的细节不再那么尖锐,整个高频的细节和层次较为丰富。与In Ear2相比,GR01的整个高频更明亮一些,动态稍好,高频的解析力也显得更好。在瞬态表现上,比In Ear2更犀利,但也稍显生硬。与In Ear3相比,In Ear3的动态还是要稍好一些,而GR01在拉弦类乐器的表现时,虽然细节不错,但动态稍弱,中高频层次与高档动圈耳塞比仍显得一般。

    中频表现:Vsonic GR01的中频风格明显偏中性,在驱动力稍偏弱的iPhone 4和B152F上的表现不如iPod Classic或者声卡上好。GR01的中频解析力同样要比In Ear2稍好,但声音较薄,动态表现一般,相比之下,In-Ear2的中频反而比较浑厚饱满。在人声表现上,GR01稍显偏紧,女声表现有一定解析力的优势,但声音不够柔和,稍显有些突兀和苍白。男声表现上,人声的中音区开始声音较薄,中低频量感也偏少,男声显得明显偏薄。在B152F这样播放器上,还会显得中频的动态有些不足,但在Monitor 03 US上动态会有一定的提高。

    GR01相对In-Ear3声音要薄了不少,不过它的解析力有一定提高,在流行音乐、快节奏音乐中,GR01的声音也会显得更干净,瞬态表现更好,对于一些快节奏或者节奏性很强的音乐,如舞曲时,动铁的声音风格独特,GR01表现的不错,声音干净,解析力较好。但对于乐器、交响乐等表现,动铁耳机较为生硬风格的“高解析力”原形毕露,整个声音表现气势有限,声音的层次也明显不够丰富。与高端动圈耳塞相比,GR01没有什么优势。

    低频表现:Vsonic GR01的低频量感偏少,哪怕特意使用一些尺寸的橡胶塞将耳机放的很深也不会有特别大改善,这款耳机的低频量感确实偏少。与In-Ear2相比,In-Ear2的低频量感要比GR01大很多,从单元的结构来看,我们推测In-Ear2或者是UE 700的串行双单元与GR01的双单元区别不会太大,这也许和更狭小的耳机腔体有关,当然也不排除GR01的双单元动铁尺寸要更小。GR01的低频量感偏少,中低频部分声音也偏薄,低频下潜较为一般,但是整个解析力仍然不错。当然,如果搭配03 US这样的声卡,GR01的低频解析力会有一定提升。GR01的低频风格仍然是偏干净、快速的一类,稍稍有些生硬,在大动态、快节奏下,低频仍然比较干净。与高端动圈耳机相比,它缺少低频下潜较深的细节,和足够大的气势和动态。

    与动铁耳机Aurvana In-Ear2[UE 700等同]相比,Vsonic GR01的整体解析力明显更好,高频的解析力优势相对更为明显,高频声音更为开阔,但高频的风格也更有“动铁”的金属味道,细节中会表现出一些生硬的较大的颗粒感。与UE TF10、音特美ER4P等老款动铁耳机相比,它的高频更为舒展,甚至柔和、松软[注意!是和动铁相比],不再追求极致的密度,整个高频的声音层次也变得更加丰富。这在UE 700、In-Ear2、In-Ear3等动铁耳机上都有所表现。而GR01的高频在这些新型号动铁中,又属于稍偏硬的一类,但要比TF10、ER4P等解析力更好,声音更自然,层次更丰富,瞬态细节表现更有灵气,但密度要稍差一些。在中频部分,GR01的声音有些偏薄,中低频部分的声音单薄的较为明显,这与同样追求外形小巧的In-Ear2和UE 700相比,有较大的差别,与GR01相比,它们的声音甚至显得偏温暖和柔和。而低频部分,GR01的量感偏少,解析力较好,但仍有浓重的动铁风格,低频层次不足,与动圈耳塞相比缺少气势和细节。

    总结

    总体来看,Vsonic GR01动铁耳机,在外观设计、制造工艺方面已经与创新、UE等同样定位的小巧型动铁耳机非常接近。它的声音风格与多年前的知名动铁耳机相比有了明显区别,GR01整个声音在动铁耳机中,相对更加舒展,高频层次更加丰富,声音更为柔和,在高频和中高频部分,甚至有些“动圈”的味道。这是我们在创新 Aurvana In-Ear2和UE 700等测评中都谈到过的。不过GR01的声音,声音又更偏硬了一些,但整体解析力有一定的提升,声音的瞬态表现也更好,在快节奏的音乐中表现的更为干净、层次清晰,整体素质要比In-Ear2稍有提升。由于动铁耳塞,尤其是GR01这样的外形非常小巧的动铁耳塞,在“扬声器单元”上成本一直相对动圈单元要高得多,所以动铁耳塞的价格也相对较高。与同价位动圈耳塞相比,动铁单元用于制作音乐欣赏的耳塞目前的技术并没有实质优势,它的声音风格和整体声音素质受技术所限,与动圈耳塞相比仍有差距。虽然动铁耳机有一些外形、和某部分声音的特点,但声音水准并不没有优势可言。Vsonic GR01从声音表现来看,它的价格显然没有什么性价比,它只是在同等小巧外形下的声音表现上有一定特点耳机产品。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去实体店听了下,对比了GR07 CLASSIC、SE425和创新HS-930I,GR01的高频表现最好了,SE425用IPV驾驭不了啊
    发表于2014.04.27 10:55:02
    51
    112.097.***.***
    112.097.***.***
    学习
    发表于2012.12.12 01:35:03
    50
    182.170.051.***
    182.170.051.***
    发表于2012.08.16 05:08:48
    49
    058.047.097.***
    058.047.097.***
    发表于2012.08.16 00:18:09
    48
    125.116.***.***
    125.116.***.***
    47
    03
    索尼也出了动铁耳塞 据说发声单元是自己开发的 不是美国娄氏公司的 希望能测试下
    发表于2012.06.24 23:45:03
    46
    03
    发表于2012.02.10 11:50:03
    45
    03
    发表于2012.02.10 06:29:07
    44
    125.085.224.***
    125.085.224.***
    发表于2012.02.10 06:28:25
    43
    111.196.174.***
    111.196.174.***
    发表于2012.02.10 02:26:52
    42
    没理由,也许是动圈的材料更接近鼓膜吧,或者是我个人偏执的爱好
    发表于2012.02.09 21:01:45
    40
    03
    发表于2012.02.08 21:40:04
    39
    219.130.174.***
    219.130.174.***
    发表于2012.02.08 17:24:24
    38
    03
    对小耳机没兴趣,主要是带了以后会慢慢的开大音量对耳朵不好。怕聋啊
    发表于2012.02.08 12:13:46
    37
    113.232.244.***
    113.232.244.***
    发表于2012.02.08 12:12:13
    36
    03
    发表于2012.02.08 08:09:54
    35
    060.025.***.***
    060.025.***.***
    喜欢这个造型,声音嘛,放弃动铁很多年了。
    发表于2012.02.07 23:48:16
    34
    03
    发表于2012.02.07 21:16:31
    33
    03
    发表于2012.02.07 17:40:20
    32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97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