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带来的三个证明
刘恩惠 于 2011.01.02 14:11:44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46/104
虽然在青年指挥才俊层出不穷的当今交响乐坛,201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度指挥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51岁的年纪已算不上年轻,但他却是这台音乐庆典自1987年采用指挥轮换制以后,所有十二位登台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或许还是腰身最苗条的那个)。人们期待这个年轻的新面孔能带来新鲜的气息,威尔瑟-莫斯特最终有没有成功呢?成功与否我不敢妄下断论,但起码——2011元旦的这场音乐会,向我们出示了三个证明。
  • 作为一名奥地利本土指挥家,威尔瑟-莫斯特驾驭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的能力倍受期待。听过本场音乐会的第一首圆舞曲《多瑙河的仙女》,我们就可以辨析出威尔瑟-莫斯特鲜明的风格——他用细腻的音色、清晰的层次感和充满变化的节奏将这首并不怎么热门的作品演绎得雍容华贵、仪态万千;而下半场约瑟夫·施特劳斯著名的《我的生平经历是爱与希望》以及小约翰·施特劳斯传世的《蓝色多瑙河》也同样被表现的如同和煦阳光般沁人心脾。指挥台上的威尔瑟-莫斯特看起来温文尔雅、不事张扬,而他对于这几首圆舞曲的处理手法恰恰与其外在形象相吻合——并没有大开大阖的华丽气势,也不刻意营造厚重感;而这看似不怎么“给力”的风格,却恰恰突出体现了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灵动典雅、轻盈柔美的一面。威尔瑟-莫斯特用这样一种的浓而不烈、平而不淡的乐风,传递出自己的艺术品位,也证明了自己对维也纳圆舞曲的深厚理解与精致塑造力。

    为纪念“钢琴之王”李斯特诞辰二百周年,201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特别安排了几部相关的音乐作品,最具特殊意义的无疑是李斯特本人创作的《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号》,这是“钢琴之王”的作品首度出现在这一历史悠久的音乐盛典上。与同台亮相的其他那些维也纳风格作品相比,李斯特的这部圆舞曲显得太不一样了——它旋律火爆、色调阴冷、情绪跌宕,甚至还带有几分诡异感。奇妙的是,威尔瑟-莫斯特棒下的乐团陡然间也像是被替换了灵魂,展现出完全迥异的演出状态——以敏捷无比的反应、毫无瑕疵的技巧、震撼人心的动态,将这部对交响乐团整体素质要求极高的乐曲演奏得近乎完美。维也纳爱乐乐团用这部《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号》,再度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交响乐坛的一流地位。

    约瑟夫·兰纳和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常“邀请”的两位“嘉宾”作曲家,今年也不例外。2011年是兰纳诞辰210周年,乐团特别演奏了他的《美泉宫的人们(美丽的布尔诺人)圆舞曲》;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圆舞曲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所有亮相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非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中上演次数最频繁的一部。相反,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作品中被选中的《吉普赛舞曲》则是第一次上演;充满异域情调的活泼旋律和令人蠢蠢欲动的舞蹈节奏让它成为了整台音乐会的独特亮点。在大多数时间里肢体幅度都保持内敛状态的威尔瑟-莫斯特在指挥这首舞曲时却一反常态,乐师们活跃的神经和昂扬的状态也被完全调动起来。观众对《吉普赛舞曲》的热烈反响不由令人回想起2002年火爆异常且同样出自小赫尔梅斯伯格之手的《魔鬼音程之舞》;这又一次证明了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的作品,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单中效果最好的一道调味剂。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想一想传统家居图这一张,以往啥细节看不到,现在不但桌椅腿脚清清楚楚,背景图的细节花纹都一览无余了。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1.10.26 18:58:53
    22
    而且还能合成“HDR全景图”,手持拍摄的多组包围曝光直接合成全景照片
    发表于2021.10.26 15:25:10
    21
    014.150.054.***
    014.150.054.***
    发表于2021.10.26 14:21:12
    20
    03
    以前,要么拍出来脸看清了,背景过爆,要么背景正常了,脸黑的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1.10.26 10:36:31
    19
    118.113.207.***
    118.113.207.***
    发表于2021.10.26 09:17:28
    18
    03
    这样是不是可以增加可操作性?
    此帖使用V2049A提交
    发表于2021.10.26 00:06:30
    17
    180.137.243.***
    180.137.243.***
    发表于2021.10.26 00:03:37
    16
    03
    vivo X70 Pro+的出现可能是标志性的,大部分场景应用一台手机足矣。那还要微单做什么?比微单更轻盈,更智能,使用更方便,扩展更丰富。相机的主次地位可能要交换了,相机厂更应该主动与有实力的手机厂商合作,去寻求革命性的突破了。几年前SONY的小零件似乎又可以回来了~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1.10.25 22:52:53
    15
    182.200.007.***
    182.200.007.***
    发表于2021.10.25 18:24:06
    13
    117.144.***.***
    117.144.***.***
    计算摄影未来可期。现在的手机成像效果是十年前不敢想象的,未来十年的手机成像呢?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1.10.25 17:42:58
    12
    110.184.138.***
    110.184.138.***
    发表于2021.10.25 16:09:28
    11
    03

    此帖使用M2102K1AC提交
    发表于2021.10.25 16:07:27
    10
    03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1.10.25 16:01:37
    9
    061.134.052.***
    061.134.052.***
    发表于2021.10.25 15:57:56
    8
    111.202.167.***
    111.202.167.***
    发表于2021.10.25 14:31:24
    7
    113.233.***.***
    113.233.***.***
    我的手机是红米NOTE9 ,只有检测到夜景才会触发高级HDR(多张合成)检测到人像模式触发人像专用HDR,以上两种都是高级HDR。普通拍摄模式手动开启HDR的效果不明显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1.10.25 14:23:50
    6
    027.008.***.***
    027.008.***.***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1.10.25 11:05:39
    5
    03
    可以理解,HDR的触发本身就依赖测光,而且HDR的力度也是需要根据测光的结果来决定的。厂商似乎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HDR的算法上,在测光上的确还可以再加强进步。
    现在看看10年前的相机照片,对比才发现HDR的算法真是进步了很多啊!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1.10.25 10:31:20
    4
    03
    相机的hdr和显示器上的hdr是一回事吗?个人感觉一个是采光,一个是发光的区别
    此帖使用Android设备提交
    发表于2021.10.25 10:29:54
    3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34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