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 DVD的那点事儿
张伟周 于 2010.01.30 17:23:16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8.00/40

在上一篇《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 影响深远的MPEG-2》[作者:张伟周 ] 里我们介绍了MPEG-2和它的应用,在众多应用里,DVD我们最熟悉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DVD的那点事儿。

  • 国内与国外

    早在1996-1997年间,国内就已经有DVD机和碟片销售,只是那个时代仍是VCD如日中天的时代,虽然大家都知道与VCD比,DVD画面细腻清晰,伴音质量更好,但DVD价格高,碟片稀缺,更没有盗版市场支持,所以在初期DVD被视为奢侈品。

  • 随后,随着新科等老牌VCD厂家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VCD制造商开始生产DVD机,国内VCD的盗版行业同时开始将触角伸向DVD领域,在双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进下,1999年左右,DVD开始迅速的取代VCD,成为市场主流。所以,国内的DVD市场建立在VCD市场的基础上,盗版商的推进是最主要的催化剂。但在国外,DVD普及之前,主流的视频载体不是VCD而是V HS家庭录像带。这是国内外的主要区别。国内是从VCD进化到DVD,国外是从录像机过度而来。请参阅《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 VCD的中国情缘》[作者:张伟周 ]

    盗版与正版

    盗版是国内VCD和DVD市场繁荣的最大推手,但盗版行业也是一个水很深的行业,在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品牌,更有比正版质量还好的盗版。到了DVD时代,盗版已经不再像VCD那样用两片软纸片一包完事的做法,开始讲究画面质量,动态菜单,中文字幕,甚至有些规模较大的盗版商还有自己录制中文配音的能力。

  • 除了价格因素,留给盗版市场空间的还在于美国八大影业共同制定的DVD区码制度上对中国市场的压制。中国处于正版市场区码地位最低的第六区,而八大影业最新最好的影片总是优先供应位于第一区码市场的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轮到第六区码的中国市场时,由于需要中文字幕甚至中文的配音,通常都晚于第一区码市场很久,画面质量通常也要差于第一区码的品质,这无疑是一大市场空间。

    正是因为正版市场存在价格过高、第六区影片资源滞后且稀少,盗版商看准出击,联手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盗版市场。盗版DVD影片没有区码限制,他们从第一区影片发布后就能很快的把这些正版弄到国内,去掉区码限制,加上中文字幕,以盗版形式发布,甚至有能力的盗版商还能自己录制中文配音。可谓强悍!所以,盗版的概念可不是我们最常看到的软纸片夹着一张DVD碟片的样子,做得好的盗版,木质包装盒,花絮碟,小礼品等一应俱全,画面甚至比正版碟片还细腻。盗版与正版之争,到底孰好孰坏?这真的是一个无法下结论的话题。

    碟机与专利

    说完碟片,我们再来说碟机。中国是制造大国,中国制造的DVD碟机曾一度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随着DVD市场的升温,碟机从奢侈品跌落到消费品,国内的DVD销量大涨,这块大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这一领域,但同时被吸引过来的,还有全世界众多持有DVD专利的国外企业。

    2000年,由松下、东芝、JVC等六家持有DVD专利技术的核心企业组成的DVD专利联盟首先找了过来,开出了条件:每出口一台DVD机,就要支付联盟4美元的专利费。很快的,SONY、先锋和飞利浦这三家也组成了一个联盟,开出了几乎同样的条件:每出口一台DVD机支付他们5美元。2004年,汤姆逊公司找到了我们,想要向我们生产的DVD机每台收取1.5美元的专利费。同一年6月份,DTS也来了,向中国企业生产的每台DVD收取10美元的专利费。

  • 像不像八国联军呢?没办法,由于我们的光头、解码芯片、光驱机芯等核心部件都依靠进口,而这些核心技术又都有专利方,因此上我们无法避免国外专利机构过来收费,更何况在2002年-2004年左右,中国DVD市场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市场前景。

    在高额专利金的打压之下,我国DVD机出口企业锐减,从鼎盛时期的150余家锐减到20家左右,昂贵的专利金使我国生产的DVD碟机不再具有价格优势,企业开始调转方向,钻专利的空当,转攻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学术界开始意识到我们在核心技术上的欠缺造成的巨大灾难,开始推动国内科研机构研发DVD核心技术,EVD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的。

  • DVD目前仍是我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中主流的家庭娱乐平台,DVD碟机也已开始从功能下手,兼容的视频格式越来越多。伴随着电脑和笔记本的普及,网络成本的快速下降,消费者获取最新影视内容开始出现两个发展方向:时效性和画面质量。追求时效性的消费者首选方案是在线视频播放模式或者MPG4格式影片下载,很快就能看到最新的影视节目;而追求画面的高阶消费群体会转投高清阵营,DVD既没有时效性优势,又已不再是最清晰的载体,正在逐渐的完成其历史使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61.191.***.***
    061.191.***.***
    我曾经也是个“12厘米爱好者”,专门收做得好的D9碟。那些收碟的日子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可是那些名号却历历在目,楼主说说这个水很深的行业吧!
    发表于2010.02.01 14:34:29
    9
    03
    如题.

    我怎么觉得全部都去网络上下了
    发表于2010.01.31 00:49:58
    7
    03
    这句大概应该是“1999”年左右吧。。。
    发表于2010.01.30 21:20:51
    5
    关键是要有电影可发行,没有内容,要在全球都有票房.光是有光盘格式也没用
    发表于2010.01.30 20:55:56
    3
    03
    好像是沙发
    发表于2010.01.30 17:52:23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07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