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技术 - 追踪技术,讨论技术
    在光盘三十年的这些衍生分支里面,VCD是跟中国关系最紧密的一个,这是因为VCD这三个字母代表了多重的含义,它是一种光盘的标准,也可以是一张影片光盘,更可以是一台VCD光盘播放机,而VCD光盘播放机就是中国人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VCD机也诞生于中国,制造者是安徽万燕公司。
    我们继续谈论光盘诞生30年这个话题。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光盘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光盘。数据光盘和数字音乐CD构成了光盘的两大数据类型,虽然光盘规范的最初发布是为数字音乐量身打造,但目前来看数据光盘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音乐CD。广义上说:凡是非数字音乐CD内容的光盘都可以划到数据光盘阵营里去,我们熟知的VCD、DVD等都属于数据光盘。
    线控是很多便携设备的控制方式,我们熟悉的walkman,PSP等都有配备,是一种有线的控制器,与之对应的当然就是无线的遥控器。对于多媒体音箱来说,线控器并不是标准配置,不过从当年创新最早的PC Works 2.1起,线控和遥控就一直是多媒体音箱的主流控制方式,被很多的产品所采纳。今天,我们详细的回顾一下多媒体音箱控制方式的发展历程,这同样是也一个从模拟到数字的发展过程。
    2L为大家准备了几十个可以选择的格式和曲目进行下载。而DXD格式,等效于24bit/352.8KHz的WAVE文件,不过似乎找不到具有如此规格的DAC芯片的声卡来播放?不过,FLAC无损压缩支持多声道音频,所以与DTS HD MA规格等价的音频,2L都用FLAC给出。里面的规格非常多,希望大家文明下载,并对比试听,看看自己的设备怎么样。
    录音技术,唱片和唱机,麦克风技术,扬声器技术。这是一个完善的技术链。自从人类有梦想以来,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努力着,盼望着能够把天底下所有的天籁之音纳入怀中,藏于私下,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拿出来重复的播放,聆听。爱迪生的留声机以及因此而引发的这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技术革命为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让我们可以把声音像可以触摸的物体一样加以保存,这一梦想--尝试--改进--实现的过程,正是人类在电与声的关系中摸索,成长的过程。
    光盘技术从最初的音乐CD到现在的蓝光光盘,30年间发生了数次的规范更新,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其中几次影响比较深远的几次更新。1980年至今,光盘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各类型的标准规范书,所有这些规格书的封面皆以颜色作为区别,于是就先后有了红、黄、绿、橘、白及蓝皮书。这些规格书大部分为飞利浦公司与日本SONY联合相关的公司共同制定,是业界遵循的全球标准,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Foobar2000有个数字分频器插件,这个插件为声卡和音箱行业的未来提供一个崭新的启示。我们的设想是这样的,将双声道信号分频成两个或者多个频段的信号,交由多声道声卡分别输出到音箱。而音箱设计会变得简单得多,它无需分频器,每只音箱需要2路功放分别对应高音和低音扬声器。
    在录音、现场扩声等音响系统中,噪声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又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组成音响系统的越多,或传输距离越长,系统的背景噪声就越大, 甚至使得音响系统无法进行正常的录音或扩音工作,音响系统噪声形成的机理比较复杂,现就这些音响系统噪声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做一分析探讨。
    我们今天介绍的主要是Audio CD,CD的分支--数据CD在这一篇中不是我们的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要想详细的阐述介绍什么是CD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解决的事情,从CD诞生至今,前前后后至少发布了不下6部标准,其中包括1980年的第一本红皮书,83年的黄皮书,86年的绿皮书等等,篇幅所限我们在这里不可能介绍的面面俱到。我们从CD的物理特征、容量、速度,到编码、采样角度介绍,说说当年CD的标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张CD是在1982年8月17日诞生的,有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全球共卖出CD约为2500亿张。我们都知道CD是一种数字化的音乐载体,与上面提到的磁带和唱片完全不同。CD的面世,人们惊呼原来唱片可以做到如此之小的同时可以容纳这么大量的音乐,而过去最先进的LP唱片,一面也就是25分钟而已。不但如此,CD唱片反复使用音质不会有任何下降,体积小巧,易于保存,音质上纯真细腻,得以迅速取代唱片和磁带,成为新一代的音乐载体广为流传,这一流传就是——30年
    声卡的结构变得比较简单,声卡市场也因此变得稍微热闹了点。万物始终在轮回着,声卡用25年的时间,又回到了起点。而内置声卡,也越来越走向自己的终点。轮回的开始也是结束,但轮回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在感叹声卡走向灭亡的时候,我们正在声卡重生革命的前夜。
    2009年3月,CD(Compact Disc)迎来了30年的生日,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那几天为这个时刻而祝福。30年,也许已经超出了很多朋友可以回忆的极限,但当我们听起30年前的蔡琴《被遗忘的时光》一定是百感交集: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CD的30年不仅仅是音乐光盘的30年,而是改变我们生活素质与多媒体发展的一个时代。我们决定撰写《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的系列文章,总篇数可能在40-60篇之间,围绕着光盘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而展开,敬请期待,这个话题过于庞大,对于一个才几个编辑的网站来说,是恐怖的。我们欢迎大家提供素材。
    感受声音,是很主观的,更现实的是,真正能分出声音好坏的消费者是极少的,因此音频设备厂商更乐意从心理角度去引导消费,我们使用“引导”这个中性词,因为有些引导是可接受的,而一些是完全的误导。我们整理了一些宣传中常见的心理暗示
    对于风格的理解,不同的文化区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有了“英国声”、“德国声”、“美国声”之说。这种“XX声”代表一种文化对声音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出于技术层面的,而是艺术层面的,它背后是文化的沉淀以及民族的性格。很遗憾,从来没有过“中国声”,不是中国没文化,而是中国的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对中国的文化已经弃之不用了。
    HiFi是发烧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它是high-fidelity的缩写,意思为高保真,也就是说低失真。这个词汇出现之前,录音、放音技术都相当落后,但高品质录音和放音技术出现后,回放出来的声音远比老技术更接近真实。但时过境迁,HiFi的意思开始出现变化,它已经成为一个纯粹的符号,代表发烧友所追求的一个境界,只是一种境界,而不是一个标准。这个境界是什么呢?——就是追求好听动听的声音,真实的声音并不见得就动听。所以在从字面上去望文生义,理解会和实际有所偏差。倒是现在的监听设备,追求的是声音的准确还原,它倒是更像“HiFi”。HiFi这个词,就像现在大众口语中的“同志”、“小姐”、“专家”一样,意思已经变了
    民间有很多对白布进行渲染的工艺,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蓝花、蜡染等几种。同样一张白布,用不同的渲染工艺就能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渲染风格。渲染其实是一种再加工的过程。声音同样可以被渲染。为了让声音变得更好听(不是更准确),人们尝试在回放设备中加入一些人为的处理,让声音变得“透明”、“厚重”、“迅速”、有“色彩”、“光泽”。我们经常听到说某某设备,“音染”很重,因为这些声音已经被渲染。
    声音也有“场面”,我们使用“声场”这个词来描述。什么是声场呢?和图像的“视场”不同的是,声场是不可见的,但不少发烧友却称赞某音箱声场宽阔、耳机的声场表现差等等,仿佛这个声场是可视的,但声场究竟是怎样,谁也说不清。
    很多音响器材尤其音箱测评当中,都提到了一个瞬态响应或者瞬态表现。瞬态是个啥东西呢?本篇文章尝试讲讲这个。瞬态是一个与时间有着紧密关系的概念,它是指信号强度突变。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基本处于每秒3XX米的状态,可能会因为空气的湿度和密度有所变化,在自然界的环境中,这个音速值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延迟时间大小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空间深度的大小,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小环境大环境。我们站在山巅呼喊时,传回来的第一次回音会比在房间环境时要慢得多。
    压限是一种对声音处理的操作动作,它的意思和字面上来说就是——压缩与限制。动态是如何被压缩与限制的呢?压限作用能带来奇妙的声音变化,如果你没有胆机,不妨去这个页面下载几个胆机模拟器来体验一番,我们推荐这个叫恐龙的家伙,它能让你完整的体验到压限的妙处。
  • 1
  •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