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技术 - 追踪技术,讨论技术
    Soomal的《数码相机入门》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个系列旨在向入门级消费者全面介绍关于数码相机的基础知识,本着为菜鸟解惑、为新人指南的初衷,从构造、原理、参数入手,系统而详细地剖析数码相机技术的方方面面。不过在谈技术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数码相机的发展历程……
    作了这样一番系统回顾之后我们会发现,对画面品质的重视以及对产品功能的拓展是2009年各大厂家在产品开发上的两大关键词。对于消费者而言,数码相机显然已不是什么新鲜产物,在有过使用经验后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需求,也具备了更理性的消费观;这也是像素指标不再受宠的主因之一……
    在《2009数码相机技术盘点(上)》中我们盘点了2009年数码相机行业在高清摄像功能、超高感光度以及数码艺术滤镜领域发生的诸多变革,在本篇中我们则将重点分析并解读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在结构设计方面所发生的一些有趣变化。包括“可换镜头+大感光元件+紧凑型机身设计的流行”以及“创新的镜头-感光元件一体化设计”两部分。
    2010年伊始,三星公司颇有些急不可耐地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电子取景式可换镜头相机——NX10。这款被戏称为“跳票王”的机型早在2009年3月的PMA大展上就曾对外界披露,但直到十个月之后才正式亮相,其间还经历了更名。与当初传闻中的预告基本一致——这款NX10采用APS-C画幅图像感应器、可换镜头、采用电子取景而没有反光板和光学取景器……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各大数码相机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从佳能、尼康两大产业巨头已经公布的阶段财务报表看,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额,同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明显下降。面对整个市场环境的不景气,积极的经营心态与创新意识显然是不可或缺的,销售量的下滑从某种程度上反而会更加促进厂商在技术拓展方面加大力度与投入。因此这一年间,各大品牌在技术领域所呈现出的诸多充满进取精神的成果值得我们一同来认真关注并细细解读……
    在最近几年里,VIA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芯片厂商,它们的Envy24系列获得众多厂商的大力支持,而瑞昱凭借小小的Codec,低调的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无冕之王。FPGA的快速发展,也让声卡行业看到了新的设计方向。
    声卡行业竞争激烈,曾经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ESS,都被迫退出市场,而技术全面且先进的凌云逻辑在竞争中也并没尝到多少甜头,似乎市场从来都是E-mu为王,其实也不尽然,曾经不起眼的骅讯电子倒是越竞争越发展,获得了众多声卡厂商的青睐。本篇介绍E-mu、ESS、C-Media、Cirrus Logic
    声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芯片——音频控制器与Codec,20多年竞争,声卡领域领域上演了无数生生死死的竞争大戏,有的厂商从此飞黄腾达了,有的厂商握着优势资源却竞争失败了,有的则彻底倒下了。这篇文章重温一下这些公司所作出的贡献于当年曾经影响过市场的芯片。
    MPEG组织英文全称叫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中文名称是运动图像专家小组,MPEG-1规范是该组织于1993年发布的第一个关于运动图像编码规范。MPEG-1在VCD的应用,带来了一场数字化影音革命,后来的MPEG-2、MPEG-4等方案,一些与MPEG并无关联的组织与个人,所发展出来的音频、视频压缩编码技术,都深受MPEG-1的影响。
    这两件丑闻对声卡行业影响巨大,它们曾经让消费者对独立声卡厂商陷入绝望,但这两件事情也有积极的一面,正因为这两件事情被曝光,行业风气得以肃清,声卡行业逐渐走向健康状态。后来兴起的品牌,不敢再在芯片型号以及性能上弄虚作假,陷入谷底的行业状况,让幸存的厂商深深的知道,任何欺骗用户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市场惩罚。
    当集成声卡成为绝对主流时,独立声卡的生存处境就越来越狭窄,但在危险中,总还是孕育着机会。至截稿止,我们回顾了声卡20多年来的重要产品与这些产品背后的故事构成的简要发展史,我们把这段历史分作几个阶段……
    1984年,英国的Adlib公司迈出了PC多媒体化的第一步,他们推出了第一款魔奇声卡。1989年,新加坡创新Creative公司推出了一款SoundBlaster声卡,声卡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创新的崛起,奠定了声卡行业的王者地位。微软推出Win95,声卡进入到黄金发展期
    2003年时,我们发布了《声卡入门》系列文章,获得了读者好评。在Soomal改版后,这一系列文章从网站撤除了,因为我们觉得这一套文章太久远,已经不合时宜,不能与时俱进。时隔6年,声卡的发展发生了变化,我们觉得有必要重新编写这套文章。新的系列文章力争深入浅出的讲解声卡的各方各面,涵盖更多形式、更多类别、更多型号的声卡。
    Fraunhofer 发展出MP3之后,涌现了众多MP3编码器软件。在奔腾时代,一台配备P120并超频至200MHz,加4X光驱的硬件配置,完成一首长度5分钟的曲子的抓轨并压缩成MP3需要40多分钟,要将一整张碟转换成MP3需要折腾几个小时。时间成本太高,阻碍了MP3的发展。
    为什么Monitor系列USB声卡能实现音质的巨大的进步?我们一直希望能从技术层面上有一个详尽的解释。受Soomal邀请,乐之邦的工程师给出了本篇文章,探讨了传统同步模式与新的异步时钟模式的特点。这篇文章是技术文章还是广告,您是否喜欢这样的文章?欢迎留言。我们希望其他厂商也能通过Soomal的这个平台来讲解各自的独门绝技。
    VCD是第一种被广泛普及的数字化影音光盘,它采用了一种叫做MPEG-1的编码技术,这是一种有损压缩的数字媒体技术,它分作视频压缩和音频压缩两部分。今天我们先要回顾的是音频部分。音频部分被称作MPEG Audio Layer,根据编码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层,分别为MPEG Audio Layer 1/2/3。VCD采用的是MPEG Audio Layer 2。而最为人们熟知的MP3是MPEG Audio Layer 3,MP3即MPEG Audio Layer 3的缩写。MP3与VCD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音频设备中,耳机行业恐怕是最为混乱的一个,其根源就是耳机利润率惊人,因此耳机厂商或者其代言代理商在宣传时,往往更加不择手段。监管的缺失,让这种失真的宣传更加变本加厉
    这些年,MP3播放器已经不吃香了,数码随身听加入了视频功能后,变作了MP4。这个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五花八门的技术被运用到小小的产品当中,有些技术十分实用,有些则是鸡肋。竞争激烈的行业,花样也多,我们尝试着做一些提醒
    声卡行业与音箱行业不一样,它经历过一轮生死轮回,这也让幸存的声卡厂商意识到,玩虚的不如玩点实在的。声卡行业中的忽悠和猫腻,远没有音箱行业多,是一个相对“干净”的行业,但某些消费者依然存在消费误区。
    我们常见的LD光盘直径为30厘米,个头要远大于CD。由于压制和读取原理类似于CD,都是利用激光实现存储和读取,所以看数据面LD和我们今天看到的 CD一模一样,就像一张放大的CD光盘。虽然LD的读取也是和CD一样的靠激光反射,但记载的内容却完全不同。LD记录的是纯粹的模拟信号(后期的 NTSC制式LD光盘才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而视频仍然是模拟信号)。LD依靠脉宽调制技术(PWM)将模拟的视频音频信号转换为断续的坑槽,以激光雕刻在基盘上。这与CD的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编码方式有着质的区别。
  • 1
  • ...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