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134
  • 评论 - 评论行业、评论音乐
    原本预计将于今年上映的莫里康内纪录片因为疫情一拖再拖,直到大师去世,都没能亲眼见到这部讲述自己音乐生涯的纪录片。莫里康内参与幕后的华语电影并不多,但这位配乐大师其实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过往,他和华语电影人、艺术家们也有着许多故事……
    作曲家马克·斯特腾菲尔德为影片配乐时,用上不同寻常的手法(例如他会将旋律倒过来写在五线谱上,安排管弦乐团倒过来演奏,再用剪辑软件将其翻转,以达至古怪的、不协调的音效),而片中音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要属著名作曲家兼钢琴家肖邦为钢琴所写的前奏曲《雨滴》……
    今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职业是作曲家,他自然就开始了系列音乐创作,但在他死后差不多两个世纪的时候,我们依然隆重地纪念他,这却并非偶然。贝多芬被认为是伟大作曲家的典型……
    据外媒,意大利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去世,享年91岁。他曾在多部经典名作中担任配乐,包括但远不限于《海上钢琴师》《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荒野大镖客》《一代宗师》……
    时间:1980年,地点:台北市,人物:段钟潭、段钟沂,干什么:成立了“滚石有声出版社”,也就是后来的滚石唱片。时间再往前推四年,1976年,热爱音乐的段氏兄弟二人做了一本名为“滚石”的杂志,用来介绍西方摇滚乐……
    曾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但丁的地位越来越高,是因为读他的人越来越少。对于切利比达克的演绎,我不时也有如此怀疑。倒不是指挥家的声誉日隆,而是他经过漫长的忽视与边缘化之后,晚年迅速走向巅峰,留给世人一种以传统看来完全匪夷所思的演绎……
    从2020年春节假期结束至今,Soomal累计对9款手机、两款笔记本电脑以及一款平板电脑的屏幕进行测评。国产手机品牌都恰好在今年对屏幕客观色彩指标的表现越来越重视,趁着高通还没发布下半年的骁龙865补丁还没出来,在售机型热度还在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点评和总结。
    罗大佑开创了很多华语史上的第一次。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写对社会的描述和认知。如果说他是在写歌,倒不如说他在写一个大格局。当我们经历多了之后,再次哼着《光阴的故事》《童年》《恋曲1990》等那些看似浅显的歌曲,再次品味他要讲述的故事,方能读懂故事里的道理……
    英国当地时间2020年6月18日,被誉为“战地甜心”的英国著名女歌手薇拉·琳恩去世,享年103岁。澎湃新闻转载这篇发表于2018年的旧文,以表纪念。原题为“世纪歌手Vera的旷世《Sailing》”……
    年初时,在一个世界顶级唱片品牌与歌手的签约仪式上,笔者听到歌手们的演唱现场,那音程关系错乱的演唱、缺乏统一的音色、令人提心吊胆的技术、几乎没有和声概念的二重唱听得人胆战心惊。唱片公司却并没有丝毫担忧,而是欢天喜地地昭告天下……
    1785年,莫扎特为歌德的短诗《紫罗兰》谱写了一首小曲,音乐史家后来把此曲作为艺术歌曲的先声。30年后的1815年10月,随着舒伯特的《魔王》问世,艺术歌曲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势不可挡……
    好想去旅游啊!周杰伦新歌《Mojito》MV在古巴哈瓦那拍摄,满屏葱郁的亮玫粉、柠檬黄、青草绿,又有白茫茫大海,又有烟熏火燎的满街罗马柱。因为周董喜欢老爷车,所以去古巴拍MV,就这么简单。三分多钟的MV像一个梦,不同肤色的人在画面里移动,欢乐洋溢……
    古斯塔夫·马勒那些复杂宏大的交响曲中,流传最广的应该是《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本是马勒写给他美丽又花心的少妻阿尔玛的。托马斯·曼是马勒的同时代人,也是马勒的粉丝。1971年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根据曼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魂断威尼斯》用了马五第四乐章……
    2020年是柴科夫斯基诞辰180周年。中国乐迷喜欢称呼这位俄罗斯著名音乐家为“老柴”,“老”字的由来,倒不是因为年纪(柴科夫斯基去世时不过53岁,正值壮年),而是因为他在那些流传至今的相片中总是眉头深锁、老成持重的模样……
    五月的最后一天,五月天还是来了。即使没有疫情,由五月天做这样一场空无一人的大型现场亦不意外。几年前演唱会现场直播概念兴起时,五月天就是最适合引领潮流的角色。为什么?因为严格来讲,没有观众的现场直播是即兴现场和超级MV的结合,其实更接近后者……
    从今年开始,《歌手》节目取消了专业乐评人点评环节。与之相应,知名乐评人耳帝宣布停止后续《歌手·当打之年》的点评,其中一个原因是受粉丝情绪的影响。一时间,“我们这个时代不再需要乐评”“乐评人的价值已被取消”之声不绝于耳。流行音乐乐评是否真的消失了?
    德沃夏克的十首《传奇》曲,虽然有行家的高度赞誉,但其地位,却被他同时期创作的另外两套外向热烈的《斯拉夫舞曲》所盖过,无论是演出和录音,都无法和后者相提并论。在唱片中,他常常作为德沃夏克交响曲唱片的补白出现……
    可以先下个定论:约瑟夫·海顿是个不同凡响的作曲家。虽然早年没上过一节作曲课,仅靠聆听、模仿和探索,他终为奏鸣曲和交响曲确立奏鸣曲式,给弦乐四重奏定下矩镬——诚然稍晚的莫扎特与贝多芬将这种体裁发展到更为充盈完满的境地,然而海顿的不朽贡献首当其冲……
    希望一支乐队重现20年前的声音是愚蠢的,但谁没有过留住好时光的念头。The Strokes的新专辑《The New Abnormal》连上了通往从前的路径,结束漫长而松散的下落,冉冉升起好听的新的声音……
    对演绎者而言,速度本身(单纯的时值)永远只是一方面,细微的呼吸和音色等等的综合,才最终决定一段音乐“听上去”如何。富特文格勒当然是在这方面把握最精深的一位大师,以他1951年指挥维也纳爱乐,在萨尔斯堡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柔板乐章为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