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天下的“日出”
雷健 于 2019.10.22 11:09:36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1892年,28岁的理查·施特劳斯接触到尼采的著作,立即为尼采的思想吸引,迅速成为尼采粉丝。1894年2月,他萌发用音乐来诠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构想。1895年底开始创作,1896年完成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总谱。

尼采书中的查拉图斯特拉是公元前600多年古波斯传说中的一位先知。书中的查拉图斯特拉或是解答人们的疑问,或是自问自答。80篇章节末尾大都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字样,书名由此而来。但这不是一本哲学书,而是一本充满人生哲理和人伦道德的书,看原著的80篇标题就可知:论道德讲坛、论身体的蔑视者、论贞洁、论友爱邻人、论小人之德、论战胜自我、论毒蛇咬的伤口、论救赎、论回家……

用所有艺术形式中最为抽象的音乐去描绘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甚至没有感情波澜的抽象思想,这是作曲家们一直慎于涉足的领域。音乐可以抒发情感,描摹自然风光,甚至用音符讲故事。但是,形而上的哲理能用具象的音符、旋律、节奏以及丰富的配器来表现,让人听得懂吗?施特劳斯自己也没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柏林首演时,施特劳斯明确说,他不打算“写富于哲理性的音乐……我只是想用音乐来表现人类经同宗教以及科学的各个发展阶段,由原始人逐渐进化,直到产生尼采的超人思想。”

  •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共九段音乐,日出、隐居者、渴望、欢乐与热情、死亡之歌、科学、康复、舞之歌和夜游者之歌。多年来,很多乐评家认为后八段源自于尼采原著的章节,而“日出”是施特劳斯为这首交响诗写的“序曲”,其实这是严重误读。我在想,这恐怕是乐评家们没有读过抑或没有认真读尼采原著所致。“日出”之后的八段音乐标题都可以在尼采原著中找到,比如“隐居者”取自第41篇,“死亡之歌”取自第9篇等等。而“日出”则取自于第48篇,原名是“日出之前”。

    施特劳斯当然深刻理解了尼采的“超人”和“强力意志”思想,也感受到了尼采的“疯”与“狂”,不然,他写不出有这种君临天下、目空一切、大气魄的“日出”,不会在一分三十秒内描绘出无比壮丽辉煌的日出!乐曲一开始就直奔主题,由小号坚定而悠远地奏出,紧接着是定音鼓如滚雷般由远而近,由弱到强的敲击,然后长号开始加入,主题不断反复,一波强似一波,继而是管风琴和乐队齐奏,一轮太阳破空而出!

    那种君临天下,睥睨一切的气势使这首“日出”成为整部交响诗的灵魂,在之后的许多音乐会上被单独演奏。1968年,美国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拍摄科幻片《2001年太空漫游》时用施特劳斯的这首“日出”作主题音乐,使这首名曲威名大震,也使这首曲子日后成为乐迷们试机的首选曲。

  • 1987年,在柏林建城750年音乐会上,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全曲。上半场是莫扎特的第十七号嬉游曲,卡拉扬一如往常闭目指挥,沉浸的乐曲中。下半场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卡拉杨步履蹒跚走上指挥台,沉静片刻,双手举起,他双目圆瞪,炯炯有神,目不转睛盯着铜管组。手指微动,小号奏出“日出”主题,他似乎从铜管奏出的音符中看到喷薄而出的太阳!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82.084.***.***
    182.084.***.***
    真心期望诺基亚雄起.那质量真心钢钢地.
    发表于2014.02.26 16:34:08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788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