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的顺序为何如此“古怪”?
孙鹏杰 于 2018.09.28 15:02:55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30

我小时候总觉得音乐历史的顺序很古怪。我挚爱的作曲家巴赫所创作出的复调形式的年代竟然早于音乐形式简单很多的古典主义时期。而音乐透明、曲式规整的古典主义时期却又不知怎么演变成了狂热、充满音乐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时期。最后,这个音乐美得让人难以抵抗的浪漫主义时期最终给音乐“尖酸刻薄”的现代主义时期让了路。

这些都是怎么发生的?直到我上了大学,在多位非常棒的历史学教授的帮助下才明白这当中的所以然,今天我用简单的方式将这些内在联系分享给你。

音乐的起源与巴赫

环顾一下现在奢华又舒适的现代生活,我们很容易遗忘人类刚起源时的简陋。一开始,人类什么都没有,只有两只手、两条腿和那巨大的未被开发的大陆。那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只能靠口口相传和只有极简单工具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从4万年前西班牙到印度尼西亚洞穴墙壁上的手印中看到,人类从一开始就是充满创造性的物种,而且比这种视觉表达更早的一定还有听觉表达,只是尚未记载而已。所以第一个跟音乐有关的乐器是什么呢?是人类的声音。直到今天嗓门仍然是最自然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但是人的声音有局限性,它只能发出单声部声音(除了某些泛音演唱技巧之外)。为了能在单声部基础上丰富音乐效果,我们需要多声部音乐。

人类通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探寻研究,逐渐建立起了多声部音乐的规则,在多声部的“对话”中,有时候声部之间会轮流互动,有时候声部们会同步走起来。现在我们当然知道,平行三度听起来很和谐,而平行五度相对没那么“顺”。但在那个时候,人类可是花了很长时间去发现和记载这些规律的,最后才在巴赫的音乐中得到了最终的定论。

这种多声部的写作规则我们今天称之为对位法,不管是格里高利经文还是巴赫键盘赋格,他们都遵循对立法的规矩,惟一不同的是格里高利经文需要多个人演唱多声部,而巴赫作品只需要一个人来演奏出多声部。这也是我们在弹奏巴赫时很重要的一点,一个人其实同时在担任多人的角色:二部创意曲就像两个人在对话,三部创意曲就像三个人在对话,而巴赫的赋格往往有三四甚至五个人同时在说话!这种复杂织体足够让人抓狂的。不过,下一次当你奇怪为什么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是这样的时候,请记住这是由单声部的局限性演变而来的。

不用说,这种形式的音乐是很难创作也很难把握好结构的,只要弹过巴赫的人都可以证明他的音乐经常出现一种“突然就结束”的感觉。不过也因此,有趣的事情开始发生了。

主调和“套路”的诞生

当多个声部同步进行时, 它们可以创造出一种模拟和弦, 而这些模拟和弦有它们自身的和弦连接法则使它们可以平顺地进行. 所以从复调音乐复杂的织体中产生了织体更简单的和弦进行, 通常称为主调音乐。这就好比复调的三个声部代表三个人,而这三人都姓陈,于是我们干脆把他们当一家人,看着一体式的陈家是如何在五线谱上前行。此外,人类天生追求逻辑,于是把音乐的开头、发展和结尾组织起来,而巴洛克时期简单的二段式曲式,例如巴赫舞曲和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也最终发展成奏鸣曲曲式的形式。再加上当时的文化发展,音乐从只为教会创作的宗教音乐向更适合宫廷贵族的世俗音乐转变,这意味着世人对音乐有更大的需求量,并且让作曲家需要创作更多这类曲子去迎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简单来说,新增的二段式、三段式、快板奏鸣曲、回旋曲、主题与变奏曲等这些曲式为作曲家预先设定了一个框架,作曲家只需要往框架里填充音乐即可,而复调发展成主调意味着在这些框架下创作会更简单。因此,古典主义时期我们有大量的奏鸣曲和交响乐,但是实际上从某种程度来说曲式带来的方便“套路”很快就被发展到尽头了,尤其像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和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这种伟大作品几乎把能写的都写完了。

从浪漫到真实

因此,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都在思考如何打破曲式的枷锁而创作出更具有表现力的音乐,而且就像巴洛克时期从宗教音乐向世俗音乐的演变一样,浪漫主义时期也同样随着社会变迁而降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开始出现,尤其是中产阶级,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机会和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种状态可以简单描述为个人主义和表现自我的需求。就在那个时候,最早期的大钢琴厂家开始出现了,比如创建于1828年的贝森朵夫钢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始大量生产我们熟悉的现代钢琴了。乐器的大大提升以及人们展现自我的欲望导致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会更善于用音乐讲故事:根据角色、场景,甚至某种情绪而创作出更富有表现力的乐曲,并且用标题去命名曲子,例如“快乐的农夫”“爱之梦”“思乡”等。

但是正如古典主义时期固定曲式结构功能的局限性很快让作曲家们厌倦一样,主调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也开始乏味了。我们可以在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晚期作品中听到传统调性规则几乎“撕裂”了,而这种“撕裂”同样也带动了音乐的发展。这个时候正好碰上由工业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肆意扩张导致的社会崩溃最终引发全球人类前所未有的恐慌时期,包括1918年的全球性大流感、“一战”、世界经济大危机、“二战”、冷战、太空竞赛、再到互联网的出现。人类逐渐从依靠狩猎为生的密集小规模群居生活发展到没那么密集的农耕生活,再被带到从资本主义大齿轮中被孤立出来让人感到“脱轨”和迷惑的世界。这也是音乐史上人类第一次开始有了要尽最大可能真实地表达出这种残酷情绪的原始欲望,于是“真实”的音乐就随之出现了。当肖邦在表达痛苦时,他会用优美的旋律和和声来“包装”。当肖斯塔科维奇在表达痛苦时,那就真的是痛苦。

再后来就来到了我们今天。总结一下,多声部的人声掀开了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历史篇章。用固定曲式来组织音乐的需求,又将复调演变成主调奏鸣曲曲式,形成古典主义风格。而固定曲式的局限性和钢琴构造的进步又将历史带到了具有个性色彩的浪漫主义时期。放肆宣泄情感的浪漫主义又撞上了现代文化的爆发,最终发展成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现代音乐。从复调到曲式到标题再到现实,下一阶段音乐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呢?我已经有了我的预测,不过这个话题还是留着以后有机会再讨论吧。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原来也有困惑,现在有点明白了,巴赫的复杂,是因为原来单声部的简单,来源于人的发声器官的局限性。如果让百灵鸟来作曲一定不一样
此帖使用ALP-AL00提交
发表于2018.10.05 18:42:04
6
112.026.077.***
112.026.077.***
发表于2018.10.05 18:36:23
5
03
个人对浪漫主义“用音乐讲故事”始终不太接受。认为音乐没有这么精细的表达能力。要理解就要学习太多的背景知识。
对于故事,音乐作为背景渲染才是正确的定位。
发表于2018.10.04 13:41:23
4
116.237.229.***
116.237.229.***
发表于2018.09.29 11:08:12
2
182.138.122.***
182.138.122.***
发表于2018.09.28 23:22:54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10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