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起源,不同的尊重
张佳林 于 2018.07.12 13:49:26 | 源自:弹钢琴的张佳林的博客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过去读西方音乐史关于古希腊戏剧与音乐一节时,只知道它们源自古希腊人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仪式。既然是祭酒神,很自然就联想到中国人对杜康的情感状态,以及南美狂欢节的放纵肆意,想当然的就以为古希腊的戏剧是在狂欢与放纵状态下诞生的。近日偶读房龙的《人类的故事》,这本中学生科普读物中很少有人关注到的一个历史细节,才使我回到了古希腊当时的情景、以当时的视角审视西方音乐的缘起:古希腊人是不喝水的!他们认为水是用来游泳和航行的,饮水对身体有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喝的。他们以葡萄酒(和现在醇浓的红酒不同,应该类似于超市卖的塑料桶装野山汁葡萄酒)为日常饮品和水分补充的来源。那么对酒神的祭祀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娱乐狂欢活动了,当“阳光、空气和水”变成了“阳光、空气和酒”,那么对狄俄尼索斯的敬畏就和宙斯、阿波罗无异了。而且祭祀中后来直接演变为戏剧雏形的“山羊歌手(tragos-oidos)”合唱,也并非我原先以为的农场游戏,而是一种很严肃的、宗教性的祭祀游行,尽管其中并不缺少趣味。

由此可见,西方舞台艺术,包括音乐艺术,从一开始就包含了丰富的宗教、政治、哲学内容,它不排斥娱乐性,但不以娱乐性为目的。所以时至今日,西方文化体系中的观众,仍然习惯以一种虔诚、尊重的态度和带有仪式感的方式来对待各种艺术活动,包括他们并不理解和并不觉得有趣的艺术表演。这也是为什么各种奇思异想的先锋派、晦涩的的学院派、原始的远古民族艺术都会在西方艺术舞台上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他们把艺术和娱乐分得很清楚,并不要求从艺术审美活动中同时得到娱乐快感。

中国的音乐艺术从周代礼乐制度产生以来,就一直是官方、民间两个系统。官方系统的音乐主要是仪式音乐和宫廷乐舞,严禁民间仿学。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凡是留下名字的绝大多数都是官员,至少曾经是官员,因此属于文人士大夫的文人音乐,也可以归入官方音乐。这些音乐是中国皇家礼仪排场以及士人修养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种符号性的象征意义,而非技艺与情感的表达。而民间音乐则是纯粹的娱乐属性,这从它的发源地、从业者的社会地位都可以一目了然。有些文人落魄时也会参与到民间音乐创作,但这些偶尔的升华并没有改变它以娱乐为目的的属性。二十世纪以后中国民族音乐才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但是从业者社会地位的提升并没有完全改变整个社会对音乐艺术的态度。

在一些场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中外观众对于陌生(并不一定是新的)艺术作品截然不同的态度。同样是对作品无法理解、没有得到欣赏快感,西方观众会表示尊重和耐心,如果有机会他们还会再次尝试,试图去理解、欣赏。如果还是不行,就敬而远之。而中国观众往往只要一开始没有被“吸引住”,或者和自己的欣赏习惯有所不同,就拒绝继续了解和尝试——不能带来“乐儿”的表演,有啥意思!有些人还要骂上一两句,后悔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当然,还有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官方艺术体系,对于这一体系中的作品,艺术性与娱乐性都不是第一性的,但其“艺术”效果往往比娱乐更娱乐。

由此带来从业者创作态度的不同。中国的艺术工作者可能是全世界最有“紧迫感”的艺术家,他们面临官方和市场的双重“鞭策”。既要内容“正确”,还要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如此高标准严要求,最后只能以牺牲内心表达的由衷和艺术品味的前瞻性为代价。以至于“艺术家”这一在西方普普通通的职业称谓,在中国变成了一种社会地位等级的“职称”,或者老百姓讽刺挖苦精神病的代名词。

但愿通往真正“尊重艺术”的道路,不要再走上两千年。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我就是这种人,不好玩纯粹浪费我时间
此帖使用G8232提交
发表于2018.07.12 21:52:51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59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