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弦上的咏叹调:触动岁月长河最柔美的声音
米尼 于 2018.01.28 17:57:34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D大调第三号管弦乐组曲BWV1068》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任何作品都带有奔腾流逝着的时间。它既沉浸在亘古洪荒之内,又蕴含于最遥远的未来之中”。《G弦上的咏叹调》将天上人间最圣洁的情感融为一体,经过多少寒冬酷暑,仍然散发出岁月和历史混合的气息。G弦上的执念丰满浑厚、馥郁动人,唯有深刻理解巴洛克音乐的精神,才能探寻深藏其中的生命内核。巴赫对马丁·路德的膜拜与虔诚,对宗教的诚挚与执着,让教会音乐根植人心,翱翔于高山之巅。巴赫不是小溪,他是连绵起伏的大海。

1723年巴赫辞去科藤宫廷中的职务,来到莱比锡的圣多玛斯教堂任职,在此古老而阴沉的教堂中度过了他生命最后27年的莱比锡时代(1723-1750)。作曲家虽然沉浸在宗教纯净的世界中,但目光仍投向生机勃勃的尘世间,在音符中他倾注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世的眷恋。在1727年至1736年之间,写就了他的《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组曲结构跟魏玛宫廷时期(1708-1717)的《英国组曲》与科藤时期(1717-1723)的《法国组曲》那样,也是由序曲与各种宫廷舞曲组成,显示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法国式庄重、典雅的舞曲乐风。全曲共包括五首曲子:序曲、咏叹调、加沃特舞曲、布列舞曲与基格舞曲。

  • “你听过巴赫的G弦之歌吗?那是在绝境之中诞生的心动旋律。就像,他们的相遇。”凡是改编,都是被感动了的,愿意以一己之力让乐曲臻至完美,有热爱才有最后的辉煌。《第三号管弦乐组曲》中第二部分的“咏叹调”,100多年后,由19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将这段主题改编为大键琴或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将第一小提琴声部的曲调由D大调改为C大调,由主奏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全部旋律,并将原标题“咏叹调”改名为《G弦上的咏叹调》,改编后几成绝响的心灵歌唱为此大放异彩,穿越漫长的时空尘封,透过厚重历史风云而奇迹般焕发出新的光芒,让曾经中断的声音在我们身边回响。

  • 此曲呈现了苏格兰民谣风格,各声部线条清晰,对比和谐,就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般舒缓,有时以小提琴独奏形式出现,有时以大提琴独奏形式出现,还有时以弦乐合奏或其他形式出现。乐曲分为两段,A段小提琴像是一位伤感缠绵的女高音,咏叹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具有巴洛克后期夜曲的纯朴典雅风格,似乎是面对皎洁之月不尽遥望,向上帝默默祈祷;B段在深情述说中起伏较大,跳跃和模进将蕴积于内在的热情与追求倾诉出来,最后又回归到缱绻吟诵,在静似祈祷的气氛中结束。咏叹调原是歌剧中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独唱歌曲,低吟浅唱美丽迂回地吟游,巴赫将它运用到管弦乐作品中,构成了一个抒情的篇章。低音弦的拨奏伴奏则是始终温情配合,如吴越王钱镠寄语“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实,我只是爱你,就会纵容你。G弦音色丰满、浑厚,它的坚硬厚实和粗纱的触感,像在既定的命运中又保持一份不甘的倔强,经过无情岁月的磨砺豁然把酒话桑麻。

    美妙的音乐就会有美丽的传说,在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东方“断弦”一般被借寓为预感发生伤感之事或孤独无助之时,正所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何等孤绝!当大家准备看好戏的时候,巴赫不慌不忙,仅用了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曲“咏叹调”,利用仅有的资源不可思议地完成动人的乐章。

    1830年,当著名的忘年交,21岁的门德尔松在钢琴上把《G弦之歌》演奏给81岁的歌德听时,歌德不愧是与魔鬼交换了灵魂的人,他说:“G弦上的咏叹调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思想在心中的流动。就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因为我的内心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电影中的古典音乐经常出现,在美国惊悚电影《七宗罪》里,冷静机智的老侦探在图书馆查找中世纪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背景音乐就是巴洛克时期有教堂背景的《G弦上的咏叹调》,用纯净的音乐来表达基督教深刻的内涵,同时沾染几许人文主义思想;此曲也经常在纪念性的音乐会上演出,2008年柏林爱乐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纪念赫伯·冯·卡拉扬100周年诞辰”纪念音乐会,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便以一首《G弦上的咏叹调》作为加演,表达自己对于伯乐和恩师卡拉扬的无限哀思。另外穆特在2008年中国的巡演中,在得知四川大地震的消息后临时决定加演此曲,诗意的旋律咏叹着心灵的忧伤,同时又倾诉了蕴积于内心的美好希望。

    琴声悠扬,飘来最纯净的音符。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G弦见证岁月的沧桑,咏叹调抒发着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情怀。圣洁的光透过圆顶教堂的玫瑰花窗,斑斓地折射在圣多玛斯教堂坚如磐石的身影上,虔诚的新教徒巴赫谦卑誊抄着音符,提琴如线,以环绕的方式有序地纵横交错着,促成了一幅巴赫的音乐密码,明亮而醇厚,巴洛克的奇异珍珠一次又一次得到详述与证明。也许《G弦上的咏叹调》不会像大海般让你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然而情愫暗涌,如晨光匍匐在色彩斑斓的花卉与叶子上,它总能触动你内心最柔软之处,温情、鲜活、滋润。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此帖使用VIVO X9提交
    发表于2018.01.30 23:47:32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770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