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扬:“你们必须让我一生拥有它”
贾晓伟 于 2017.07.30 16:53:25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9.83/59

与英国作家奥斯本的谈话里,卡拉扬讲到1954年11月富特文格勒去世后他接手柏林爱乐的情况。他与当事人谈判时说:“我愿意为柏林爱乐付出一切,但作为回报,你们必须让我一生拥有它。”此后,卡拉扬说到做到,从1955年掌控柏林爱乐,到1989年春天终止这份终身合同,30多年柏林爱乐的“卡拉扬王朝”得以建立。他1989年7月16日去世时交出权柄,已是重病下不得已的放手。这应该是一个主人与一个乐团最后的古典关系,有点像国王的故事。此后柏林爱乐的指挥棒流水传递,其他乐团类似卡拉扬王朝的传奇也不会再有。资本旋转的快速魔术,音乐界在新媒体冲击下的自保战略,听众莫测的趣味,让乐团与指挥的不确定性成了唯一的确定性。柏林爱乐此后将不会再有长时间的领主。

但艺术需要漫长打磨,以十年磨剑,或三十年磨剑。画家巴尔蒂斯说,他最喜欢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当然这是黑色幽默),指的是当代社会转速太快了,封建社会才能保证艺术家漫长地自我成长,自我完成,不被时代绑架与裹挟。也许,柏林爱乐遇到卡拉扬是幸事,他会为每个乐手争取最大利益;而不幸的一面则是权力太大,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他的王朝。卡拉扬的君主做派,势必得罪一些人,重要的是他用柏林爱乐经营自己,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奢华的生活,在业界的权力欲,皆被他人诟病。当世界开始摧毁一个个坚固堡垒,到处是流动与变易的风景,卡拉扬却以恐怖的控制力与手腕,撑到了几近寿终正寝之时,真是本事。一次次的反抗、起义与阴谋,均被他化险为夷。读读托斯卡尼尼、索尔蒂等一系列指挥大师的传记,鲜有不出现王朝被瞬间颠覆的故事。

作为明星般的存在,古典音乐文化符号的最大拥有者,卡拉扬在世间的地位与成就有目共睹,毋庸置疑。他赶上了唱片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是个科技迷与技术控,热衷于录音与拍摄影像资料,是世间留下这方面遗产的首屈一指的人物。当然,他一生最大的收获来自以政治经营音乐的能力,而被人找麻烦,也源于政治问题。他努力洗白的纳粹身份,至死仍留下疑问,尤其是美国音乐界对此一直揪住不放。1989年11月,他刚去世几个月,美国加州的一场音乐会上,举办人把他与纳粹屠杀相联系。对历史不依不饶的美国人,清算者的激情不会轻易熄灭。而认识卡拉扬的最佳角度,当是其作品与艺术,那才是对一个人的更高审判,也是最难的判定。指出一个人的政治污点极容易,可以简单开火,众生口诛笔伐,却仅仅是踩一脚了事的事情。对卡拉扬这类人物,需要另一维度,况且对他的指控并不准确与详实,更像一个自辩的无头案。有人说,这是一重加害的预先设定。

卡拉扬录制的唱片有几百张,各种知名曲目都有所涉及,尤其在歌剧上大有作为。与同时代光辉灿烂的指挥大师比,卡拉扬内心的深度、感情的浓度、形式的独特上都不算最好,但他好的地方,则是乐音的精致与华丽,弦乐的细腻肌理与对管乐的极度提炼。那是一个近乎没有尘埃的所在,古典音乐可能的美感,被打造到了极致。他的指挥艺术高超,对总谱的理解极端透彻,驾驭乐队的能力非凡。就指挥姿势上,他恐怕是最有帝王气概的。卡拉扬个子不高,神情却十分高贵,双臂从不做大的起伏。

我喜欢他指挥的晚期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这个时间段的音乐作品,比如马勒。他说过,马勒的作品极难指挥,弄得不好,就内里苍白,形式上不准确。他的马勒《第九交响曲》极为精美,展现的是一种濒死预感里的啜泣,难用语言形容。当然这张唱片也是毒药,听者很难从那种亡魂般的魅力里摆脱,有点被鬼缠住的感觉。一个如此善玩世间魔术的人,却在超时空的马勒音符世界让人丢失,忘了今夕何夕,真是大巫师。从他来看,也许一个人的艺术,恰是他现实的反面。

这是一种张力。他抵达了超凡脱俗的亡者之国,那是浪漫主义最后的墓地。卡拉扬终究算是浪漫的骑士,就其内心而言。

  •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995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