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沐海:敞开心扉去听好的音乐
钱天华 于 2016.12.11 16:03:13 | 源自:微信公众号-爱乐者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不久前,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汤沐海先生呼吁着“中国作品不该是音乐会的点缀”,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献演了“2016东方市民音乐会——王西麟作品音乐会专场”;曲目有交响音诗《动》、小提琴协奏曲和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等,都是上海首演。不日前,汤又在东艺中心的会员活动日上,与听众分享了自己的艺术人生。我觉得是他“童心”的真诚和感悟使然。

关于他自己,他说:“我小时候听到动听的音乐,眼泪就会不自觉地留下来。”他第一次“突然听到大合唱与交响乐队一起奏出音符的那一瞬间,觉得自己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那一瞬间,就决定了我的一生,我知道我离不开音乐。我喜欢一切真的东西,而音乐在我眼里是最真的”。以至于他十岁时,就在父亲的书房里自学到能读交响乐总谱。

对于听众,他建议:慎重选择好的音乐来听,敞开心扉去聆听,自由地寻找自己觉得好听的作品。不要局限自己,听到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可以试试再听听别的作品。

对于乐队,他要求,要珍惜自己每一次与观众交流的机会,永远记住,台下可能有第一次听到这首作品的观众,你们要全力以赴表达音乐的美,这是作为音乐家的责任心。

我特别注意到,近二十多年来,圈内当红的扛鼎人士,像汤沐海这样不同意把音乐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而以音乐的优劣——优秀的音乐是艺术,有一定的深度及其作用,在音乐中可以寻求灵魂与精神的世界;差的也许只是一种娱乐,听过即逝——来区别的,还不多见。他认为,听音乐说到底是一种感官的享受和体验,和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也不是文化程度高的标志。

对人们不断热衷于讨论的关于“听得懂还是听不懂”、“普及高雅音乐的讲座”、“是否误读”等等问题,他的建议不同一般,值得深思:

一、听音乐不要给自己束缚,张开一切思维,感受音乐里的喜怒哀乐,不必顺着某种特定的思路去听,去对照着理解音乐的内容。“如果你听的时候,总想着要根据乐曲的介绍去对号入座,哪一段旋律表现的是蓝天白云,哪一段是作者内心的愤怒咆哮,哪一段又是童年的山村景色,我觉得没有必要,这就是把自己束缚了”。

二、可以适当看一点书。音乐充满想象的空间,但不能倒过来,把书念透了才能理解音乐。“音乐说到底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只要你喜欢上了音乐它就永远不会离开你”。

三、音乐不是生活好时才需要,往往是你在最困苦的时候最需要的,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在最困苦的时候创作出了最伟大的作品。(笔者按:也许这正合了大提琴家王健所说的:“要懂得古典音乐的悲壮。”)艺术是直击心灵的震撼,是精神上的指引。“优秀的作曲家都是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用音乐发表自己的宣言,必须经过反复的修改与排练才能写好”。优秀的音乐作品会让人思考人生。音乐是他人生的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历史之音。(笔者按:所谓“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高雅音乐”的作用就在于此吧?)

四、“中国作品不该是音乐会的点缀。”现状是中国的乐队争相演出国外作品,而中国作曲家要竭力争取乐队上演他们的作品。

  • 制造商=CANON;型号=CANON EOS 5D MARK III;镜头=EF70-200mm f/2.8L IS II USM;摄影师=LuoWei;焦距=200毫米;光圈=F3.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640;白平衡=手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25秒;曝光程序=手动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5.05.28 19:47:58
  • 我想,汤先生如非“童心”犹存,恐怕不会如此建言,真诚直抒胸臆。我此处所称“童心”,顾名思议,乃儿童之心;乃人在初长成时的充满好奇、探索之心及吐露率真、无所顾忌的言语之心。我们听到了这位闻名中外的大指挥家始终怀念童年、热爱音乐的心声。他保持着这样“儿童般的心情”。其实,几乎所有爱乐者——无论是以此为业还是以此为伴——都和汤一样,都有过童心;有过在某时某处的不经意间,凝神倾听音乐的刹那间,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就此离不开音乐了的记忆;也几乎都不是因为听了音乐故事才喜欢音乐的,只是在被音乐打动后,才去了解与作品有关的背景介绍、作曲家生平。而且,乐友们多少还存着“儿童般的心情”。然而,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增长,聆听音乐时间的积累,往往会渐渐形成思维的定势和一些不合适的欣赏习惯,失去了好奇、探索的精神和接受新作品的兴趣、动力,这是很可惜的。

    这也使我联想起前不久举办的、引起人们关注的国际童书展上的呼声:对儿童讲故事,要爱护童心;摒弃直白说教、“讲道理”的故事。要以引导为主,给孩子留下诗意的想象和思索的空间;因为他们有童心。

    所谓童心,系真心;“诚天性之潜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冰心说:“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好奇、探索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以此观照,做音乐者、听音乐者,若不是以“童心”来复好奇、探索的精神来以音乐交流,而以烦杂之心为之,则音乐必不能动心。

    当然,本文之旨,在于说“真”。若论及“智慧”,则无疑不能要求或苛求于“童心”。应另作别论了。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69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