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选手拉《梁祝》困难得多?
廖阳 于 2016.08.31 13:47:30 | 源自:澎湃新闻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60

国际知名的小提琴赛事不少,但演来演去都是外国作品,传播的都是外国音乐文化。

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首次将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编者注:下文简称为《梁祝》),纳入到半决赛的规定曲目中。

2016年8月23-29日,比赛进入半决赛阶段,18位选手除了要演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舒伯特或勃拉姆斯《第一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之外,还要在8月24-25日两天时间中演奏《梁祝》。

早在6月,比赛组委会就将俞丽拿讲解《梁祝》的教学视频,翻译成英语,分发给每一位参赛选手。初赛结束后,身为评委之一的俞丽拿,还为余下的10位评委,详解了一遍《梁祝》。

中国作品《梁祝》被指定为比赛曲目,不但受到选手欢迎,也得到外国评委的一致肯定。美国评委丹尼尔·海菲兹听完俞丽拿的动情讲解,甚至表示要把《梁祝》带回美国,让自己的学生观看和学习。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比赛组委会主任余隆表示,“斯特恩小提琴赛的举办,使得全球顶级赛事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作品,能够听见中国声音,这是独一无二的创举,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这些选手都是未来古典乐界的‘大腕’,艺术的传播者,通过他们的演奏,我们将吸引更多年轻人主动感受和学习中国文化,找到呼吸的共同点,打开另一个世界。”

掌握《梁祝》背后的故事

中国选手张洋现年26岁,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三年级西洋管弦乐小提琴表演专业。

他6岁时听了俞丽拿的《梁祝》,才有了学习小提琴的念头。自200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他一直师从俞丽拿学琴至今。

虽然以前也拉过《梁祝》里的片段,但为了准备比赛,张洋最近才开始完整习练这首曲子。

拉好《梁祝》的关键,在他看来,是掌握好曲子背后的故事。而他这次的心愿,就是把故事说清楚,让观众感受到他的演奏情绪。

比如,“第一段甜美的声音是祝英台,第二段比较男性化的声音是梁山伯,中间快节奏那段是在嬉戏打闹,惜别是悲伤的,最后你能够听到祝英台的反抗和悲愤。演奏《梁祝》最重要的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讲述故事。我们在舞台上就是个讲故事的人。”

老师俞丽拿在向他解说这首曲子时,首先强调的是基本功,把音拉准,把节奏找好,再来解说滑音之类的技巧,以及哪些选段代表人物害羞、撒娇、柔弱的情感,“这首曲子的特点是下滑音慢,上滑音稍快,当气息滑音掌握后,最重要的就是情绪。”

《梁祝》的第一段极优美,俞老师会问他,“你感受到了什么?”张洋回答说开心,俞老师说不是,是幸福,“开心和幸福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情,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一起才感到幸福。原来我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学完后才发现曲子里的情感这么丰富。”

“把音拉准,把节奏找准是简单的,但要真正拉出曲子背后的内涵和骨髓,很困难。”张洋认为,打动观众是最难的,而如若他的演奏能让观众感动落泪,这将是他最大的成功。

和中国选手的耳熟能详相比,外国选手准备《梁祝》,要困难得多。

为了准备《梁祝》,韩国选手宋知垣看了很多相关视频和资料,甚至听起了中国戏曲,研习起中国小提琴里最有特色的滑音,“我试图弄明白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想象每一个乐章对应的故事情节,然后再融合自己的风格。”

俄罗斯选手谢尔盖·多加金直言,这是他第一次听《梁祝》,也是他第一次听中国曲目。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研究中国音乐特点和风格的好机会。让他稍感遗憾的是,小提琴这回只是和钢琴合奏,如果有机会,他更想和交响乐队合作,演奏完整版的《梁祝》,“那样就能听到整首曲子,体会到完整的中国元素。”

“对我们外国选手来说,拉这样的中国曲目,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意大利选手安德烈·奥比索同样研究了《梁祝》的故事,“我这次更愿意当一个歌手去吟唱,而不单单只是拉琴。我会想象自己在歌剧院,像在表演歌剧一样,自由发挥。”

对于现在才能演奏中国作品,安德烈·奥比索的语气中不无可惜,以往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他们演奏的都是西方作品。

他说自己也不是没听过有中国风的曲目,但因为编曲者不是中国人,曲子还是带了西方音乐色彩。这次真正接触了中国曲目、中国作曲家,“我才了解到了真正的中国文化。”另外,有机会亲密接触中国作品,也为他们深入了解西方作品,提供了不一样的角度。

因为《梁祝》,这些外国选手也接触和了解了更多中国文化。

宋知垣最近就对中文很感兴趣。除了用手机软件学中文,她也会利用和中国朋友聊天的机会,习练中文口语,同时在YouTube上听中文歌。用中文来自我介绍,对她来说已经没有问题了。

外国选手的演奏使《梁祝》更多元了

《梁祝》作曲之一、现年83岁的何占豪,昨日也亲临现场,聆听了中外选手对这首中国名曲的诠释。

“有个外国选手特别打动我。听得出,她对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很熟悉,尤其是‘楼台会’那种惜别的味道把握得很好。”

何占豪表示,不能苛求每一位外国选手都要拉出纯正的中国味道,一首曲子经由不同演奏家二度创作,就会诞生不同的版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和创造,演奏家越多,版本也就越丰富,“就像这次比赛,18个选手,就有18个不可复制的版本,他们的演奏使得《梁祝》更多元了。”

对于在本次比赛中设置中国作品,何占豪认为,这是引起年轻一代重视民族文化的好契机,“现在的年轻作曲家都在远离民族音乐,远离戏曲,但这些才是一个中国音乐家的立身之本,就像《梁祝》的核心源自于传统的越剧。”

“但我们不能只有《梁祝》,《梁祝》已经快60岁了。”斯特恩小提琴赛往后每一届都会设一首中国作品为参赛曲目,何占豪也借此呼吁年轻一代音乐家,去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而中国的音乐作品,也应该为全世界的国际友人所享受。

本次比赛评委会联合主席、艾萨克·斯特恩之子大卫·斯特恩说,将中国曲目和西方奏鸣曲放在一起打分,体现出中国作品和西方作品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现如今,中国音乐已经不再是那种生僻的世界音乐了,本次比赛的初衷就是继承我父亲的精神,也就是挖掘全面发展的音乐家。这就要求音乐家能够掌握世界各地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拉好《梁祝》和拉好巴赫一样重要。”

美国海菲兹国际音乐学院创始人、本次比赛评委丹尼尔·海菲茨认为,在这样一个国际赛事中加设中国作品,对把中国音乐推向国际,铺好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据他观察,因为这次比赛,他学校里的学生都开始聆听甚至学习《梁祝》,而他也打算向组委会申请,将俞丽拿讲解《梁祝》的视频带回美国,带给海菲茨国际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观看,鼓励大家学习并演奏《梁祝》。

丹尼尔·海菲茨对俞丽拿用音符来讲述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印象尤深,“她的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内心最深沉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要找寻的艺术家精神。我从未见过如此饱含深情的演奏,我也希望有人能这样去演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的作品,让每一个音符都有故事和情感。”

在他看来,让参赛选手观看这个视频,是他们上过的最重要,也最具艺术性的小提琴课,而现在,“整个世界都在看上海的小提琴比赛,整个世界都会注意到《梁祝》,注意到中国音乐和文化。”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4.252.***.***
114.252.***.***
我认为即便是标题音乐,理想情况也是只看乐谱来研究如何演奏,而不是官方指定一个讲解视频来让演奏者学习。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16.09.15 09:02:53
9
061.183.***.***
061.183.***.***
目前最喜欢的梁祝版本是沙汉姆
发表于2016.09.06 16:45:41
8
115.238.159.***
115.238.159.***
发表于2016.09.06 12:59:59
7
123.116.172.***
123.116.172.***
发表于2016.09.06 00:38:16
6
036.005.***.***
036.005.***.***
5
218.018.047.***
218.018.047.***
发表于2016.09.01 08:38:42
4
101.226.125.***
101.226.125.***
发表于2016.08.31 16:41:08
2
113.015.160.***
113.015.160.***
发表于2016.08.31 16:18:23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01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