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尼与阿巴多:音乐没有终点
炎炎 于 2016.06.07 15:13:34 | 源自:环球古典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钢琴大师波利尼(1942年生)与指挥大师阿巴多(1933年生)是米兰同乡,两人相差9岁。他们自60年代相识,不仅在音乐上志同道合,而且都相信艺术家应当为普通人服务。他们俩的共同好友、作曲家诺诺也是如此。

比如阿巴多说过:“我们只想努力为每个人打开门,不仅仅是在斯卡拉歌剧院。很多人其实没有机会进入斯卡拉,因为票价太贵。所以我们为学生降低了价格,与斯卡拉管弦乐团到工厂演出,举行公开排练并与听众讨论。此前,这些人没有听过诺诺的音乐,也没有听过贝多芬的《‘英雄’第三交响曲》。听众的反应是难以置信的,他们试图理解音乐。”

阿巴多与波利尼分别于1967年和1973年为DG灌录了第一张唱片:《拉威尔与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协奏曲》(阿格里奇独奏)和《彼得鲁什卡及普罗科菲耶夫第7钢琴奏鸣曲》。两人第一次合作录音是1976年的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此后,他们相继录制了巴托克的两首钢琴协奏曲、诺诺的管弦乐《像力与光的波动》以及舒曼、勋伯格、贝多芬、勃拉姆斯的全部钢琴与乐队作品。

应该说,两人如此默契却只留下8张商业录音十分可惜,原因却很简单,一是忙,二是波利尼对自己要求太高和不会弹不擅长的音乐:除了年轻时录制过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大型浪漫主义协奏曲库中,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拉威尔、格里格、李斯特、圣桑等的钢琴与乐队作品目前仍是他的空白,所以波利尼与阿巴多的DG录音全集也没留下多少遗憾。

  • 在前辈大师的盛名之下,波利尼与阿巴多录制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协奏曲曾经并不是很吸引乐迷。随着时间的流逝,后起之秀尚未在这些曲目上突破,它们的价值便越发显得瞩目。

    两人第一次录音的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便是明证。这首规模宏大、难度极高的协奏曲每个乐章均显示出意大利人天生的强烈的抒情性,维也纳爱乐与清亮的钢琴水乳交融,整体上比过往的版本更加富于韵律。相较后来第二次与柏林爱乐的录音,则在音色的神秘和温暖上胜出一筹。

    波利尼迄今完成过两套贝多芬钢琴与乐队作品全集,第二次也是与阿巴多、柏林爱乐,仍然强调了智性与感性、冲动与克制的平衡。考虑到现场因素,这是一套与其他著名现场版本截然不同的充满思考的诠释,同时没有失去博弈的激情。

    巴托克的钢琴协奏曲自安达与弗里乔伊的著名版本后,可以推荐波利尼与阿巴多这对非母语的组合。他们在90年代中期提供了更现代性的视角,这跟节奏的不同处理有关,情感色彩较淡。

    对于勋伯格、诺诺的作品,波利尼与阿巴多有着另一种联系,即作为音乐家的前瞻的使命感。波利尼说过:“我们现在看,20世纪上半叶的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拉威尔、巴托克的音乐已变成常规曲目,我还愿意在这个名单里努力加上贝尔格、勋伯格和韦伯恩。只是20世纪下半叶的大师,施托克豪森、布列兹、贝里奥、诺诺、利盖蒂的作品,距离日常音乐会还有一点远。70年代曾经有一股运动(即本文开头阿巴多说的)试图把当代音乐或者先锋音乐拉入主流。如果当时成功了,今天的听众也不会为听施托克豪森做什么特殊准备,但是这没有发生,并且从此有一种趋势,不再把当代音乐推向核心曲目,所以我们不得不继续尝试于此。”

    得益于现代技术的便利,波利尼与阿巴多的音乐会实况必将不断重现,因此这套DG全集绝非两位大师合作音乐的终点,而仅仅是个开始。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30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