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的自由
肖向东 于 2016.04.14 14:01:02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40

第一次听到赵雷的歌声,是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那时他带来的是一首《画》。刘欢听完激动不已,称之为近年他所看到的最好的歌词。试看这一段:

画上母亲安详的姿势
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
画上四季都不愁的粮食
悠闲的人从没心事 。

歌词写得朴实又唯美。第一时间我联想到顾城那首著名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其中一段写的是: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两者取的都是一个孩子的视角,都体现出一种“笨拙的自由”。这里的“笨拙”二字非常形象,让人心动,也让人心痛,它不仅写出了孩子的那种天真和理想主义,也写出了这种天真的“可笑”(当然这是来自一个成年人的视角)。按照我的臆测,《画》或许是赵雷向顾城表达的一次致敬。

赵雷的好歌非常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能力非常强,堪称近年国内民谣歌手中非常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的另一首《鼓楼》,也让我百听不厌,如果将它和何勇的《钟鼓楼》相比(两者都以鼓楼为歌唱对象),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民谣和摇滚的不同之处:前者与现实和谐相处,他远远观望,享受距离感,后者则与现实为敌,各种看不惯;前者返回内心,活在当下,而后者则寄望于未来。赵雷写的这一段最好地表明了一个民谣歌手应该采取的态度:我是个沉默不语的靠着墙壁晒太阳的过客/如果我有些倦意了/ 就让我在这里独自醒过/我站在鼓楼上面/一切繁华与我无关/这是个拥挤的地方/而我却很平凡。是的,民谣歌手就像个过客(也就是高晓松笔下所谓的流浪歌手),但这个过客并非看到一切都无动于衷,而是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观察和欣赏的距离,有一种适度的动心和动情;他不会太多不满,而是接受这纷纷扰扰的一切;他会在内心深处希望一切变好,也会诗意化所看到的一切,但他不会要求外界为他改变。可以说,真正的民谣应该体现为一种处世哲学和审美观念。当然,反过来说,因为取旁观者的姿态,民谣容易变得清高,而清高是让人无法共鸣的;因为喜欢诗意化现实,民谣也容易变得矫情,而矫情更是容易让人反感。

  • 赵雷最可贵的地方就体现在这里,他不清高,更不矫情。他的歌里充满了大量可触可感的生活细节,并且能以一双纯真的眼睛来看待这一切,就像他在《民谣》这首歌里所唱的——“歌是生活,歌是纯真”。比如《少年锦时》这首歌,里面所写到的生活细节或画面非常之多,从“凌晨的集市”到随风飘的柳絮再到树影下想睡的人,从爬满青藤的房子到柿子树再到收音机,随意而亲切,让人温暖,一下子把人带到那个年代,尤为让人心中一动的是这一句:陪我入睡的/是月亮的忧愁/和装满幻梦的枕头/沾满口水的枕头。同一个枕头,上一句写的是“装满幻梦”,后一句写的是“沾满口水”,一个写出了少年的“自由”,一个写出了少年的“笨拙”,这大概就是顾城所说的“笨拙的自由”。

    是的,笨拙的自由。笨拙,尤其是孩子式的笨拙,其实并不可笑,它至少代表了人最初的追求自由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执着、倔强,不在乎外界眼光,是一种本能的努力。可惜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笨拙”越来越少。所幸的是,像赵雷这样的优秀民谣歌手仍然在内心替我们保留了这种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这种纯真、朴实和笨拙是弥足珍贵的。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发表于2011.04.24 15:45:47
    2
    发表于2011.04.24 15:21:54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13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