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真人秀带坏音乐品味
王亚星 蒋梦瑶 于 2014.09.21 08:46:13 | 源自:南都娱乐周刊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9.97/299

  • 音乐选秀的模式无论是点评制,还是现在的“yes”or“no”、转椅子、举麦克风,它的音乐性天生注定要让步给娱乐性。如今真人秀里的音乐演唱更被细化为“如何在一首歌的时间里让评委转身”,“如何一开口就震撼到全场”等功利化表达,于是在各大音乐真人秀上,飙高音、过度炫技、洒狗血等现象早已不新鲜。而经过音乐真人秀多年的熏陶,这种种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了通病,不仅参赛选手跌入到这样的一种怪圈,连浸淫音乐真人秀多年的观众,也被这些机制培养出了坏品位,认为似乎只有这样唱才叫会唱歌。多数人对音乐的认知,仅仅止步于音乐选秀,而无法意识到真人秀中存在的音乐审美误区。真人秀的做法值得推崇吗?本刊邀来多名音乐人,一同剖析真人秀的品位,如何称得上坏品位。

参与讨论嘉宾:李维敏(《中国好声音》音乐总监)、宋柯(音乐人)、甲丁(音乐人、词作家)、戈非(音乐制作人、媒体人)、张帆(音乐人、迷笛学校校长)、爱地人(乐评人)、陈楚生(原创音乐人)

误区1 飙高音就是唱功好

不知道从何开始,高音似乎成了参加音乐真人秀的必杀技,从最早张靓颖的海豚音到《我是歌手》中的黄绮珊恐怖级的唱腔,在音乐真人秀里飙高音几乎被等同于唱功,唱得越高越厉害,最好一开口就能连续飙几个8度,这样就能让评委和观众跪了。的确,在盲选阶段,高音有着让人耳目为之一振的功效,不论是什么驻马店高音小王子还是葫芦屯高音公主,这种噱头对真人秀的选手来说怎么都是寥胜于无,毕竟很多观众不一定听得出来这高音多少是憋着嗓子强挤出来的。于是,不少音域极窄的歌手也都拼命选唱一些难度极大的高音歌曲。

代表选手1 平安

平安在《好声音》中第一季中以擅长唱高音出名。《我爱你中国》中一句“百灵鸟”一开口便惊讶四座,成为其高音代表作。但一味地飙高音却引来不少评论人关于其唱歌没有真情实感,语感差等批评。

代表选手2 黄绮珊

黄妈恐怖般的高音让她在《我是歌手》第一季中一炮打响,迅速翻红。她的杀手锏则是一首歌能横跨三个八度。不过她的高音唱法却在后期引来两级的评价,一方面,因为高音,她被捧为“中国的玛丽亚·凯莉”,而另一方面,她那无休止的高音也受到了乐评人“唱歌基本靠吼”、“歌声中没有感情”的批评。

误区根源

为什么在真人秀中那么喜欢飙高音?音乐制作人戈非认为,节目组或选手多数存在取悦观众的心理,“他们发现这些飙高音可能容易被观众所喜欢”。乐评人爱地人则认为,“在这个舞台上很多人都想着往高音上走,编曲做得越复杂越好,可能是和环境有关,没有参加过的人或者没有做过这个节目的人是没办法体会到的,这个节目现场就需要这个东西。”

拨乱反正:高音不是音乐唯一标准

戈非:原本有高音是一件好事儿,但是现在变成了好像说“我如果没高音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那种状态了,好音乐的标准在这些节目中变得特别单一。其实有些歌曲娓娓道来,不一定是歇斯底里、不遗余力地去展示高音,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去留白,需要去给观众们多一些的喘息,而不是声音暴力。

甲丁:音乐有高有低,每个声部都有它每个声部的魅力,每个音区都有它每个音区的魅力。音乐唱的主要是味道,在唱这个歌曲或者是在完成音乐表达的时候能不能带给人一种感动、触动。飙高音是一种手段,但不完全是,像奥康娜、比约克他们都不是以飙高音见长的,高音确实能给人带来一种欣赏歌曲时释放的某种紧张度,也的的确确是需要有一定天赋的,但它真的不是评判好与坏的唯一。

误区2 原创总是一路绿灯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诟病,不少音乐真人秀为了摆脱“只看脸、不重视音乐”的恶评,急于找补似的,贴上鼓励原创的标签。而过犹不及,却由此陷入了另外一个误区——只要是原创作品就是yes,只要声称会写歌就能一路绿灯。当然鼓励原创音乐人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拜托,并不是所有的原创歌曲都能被称为音乐作品,音乐创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是抱着把吉他,会弹几个和弦配上几句小清新歌词,就都能被称之为原创作品的。

代表选手 贾盛强

每次快男似乎是都希望用重视原创选手的方式来证明他们真的不是只看脸选人才,总会有一两个原创才子留到了最后。最新推出的则是华晨宇和贾盛强。华晨宇胜在怪,而小强的原创除了《姐姐》的初听惊艳外,能经得起推敲的又有几首歌呢?唱功不佳的他一路靠着这些原创挺进十强,想必也够让那些早早淘汰的唱功不错的选手心塞的了。

误区根源

真人秀对原创表现出了格外的热情,与上述的摆脱“不重视音乐”恶评有关,而评委们对原创作品的急切期待,或许也是原因之一。以原创作品在选秀中脱颖而出的陈楚生认为,“现在很多选秀平台出来的孩子都是一直在复制过去的一些老歌,很多音乐人其实对于很多年轻人都充满了期待,希望有令大家耳目一新的新人,给他们多一点的机会。”愿望当然是良好的,但在现实中却往往显得矫枉过正,失去了对原创作品的评判原则。

拨乱反正:推进原创不是惯着它、宠着它

张帆:中国缺真正好的原创作品,但如果你原创得很烂,评委说“这是原创,我鼓励”,这就失去意义了,这不是对原创音乐的一种推进,而是在惯着它、宠着它,为原创而原创。如果没有能力反而做作地去弄一些不好听的东西就太没意思了,做事情还是认真点儿吧,是骡子是马,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当然鼓励你去进步,但是也不能在一个平台上说你是原创就借力去得到什么便宜,这是不对的。

宋柯:水平还是要高,并不是说你只要自己写的歌或者你自己弹的唱的就一定会得高分,但是会有帮助。同等条件下,比如两个人音色都很好、音域都不错,那原创和翻唱相比肯定是占一些便宜,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一般唱自己作品的人,会更加全面地诠释自己,翻唱毕竟还是翻唱。

误区3 西洋唱腔就是上档次

真人秀选手爱唱英文歌早已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早在超女时代,张靓颖就因为总是选唱英文歌而备受争议。现在的音乐真人秀,越来越多选手不仅选唱英文歌,且唱中文歌的时候都带着浓重的洋腔洋调。一首简单的流行歌,用骚灵的方式来演唱,顿时成了评委眼中的有腔调。R&B也是爱标榜自由随性的歌手的最爱,任何一首歌都能被翻唱得百转千折,而惠特尼·休斯顿、阿黛尔更是中国真人秀选唱歌单上的常客。

代表选手 袁娅维

在《好声音》第一季盲选阶段,袁娅维以一首改编版的《弯弯的月亮》惊艳全场 ,获得了四位导师转身。但是在后续的比赛历程中,袁娅维的曲风和唱法大同小异,无论什么曲风的歌曲到了她的手里,都是jazz风、骚灵版。转音一定要多、尾音一定要拖,能展现九曲十八弯的就不能把平铺直叙好好唱。其一味西洋化的唱法当时也惹来做作的质疑。

误区根源

对于真人秀舞台上比比皆是的西洋唱腔,并不是简单一句“崇洋媚外”可以概括。乐评人爱地人认为,这与华语流行音乐一直以来的自卑感有关,“华语流行音乐一直是比较自卑,一直觉得欧美的、国际的是顶尖的,很多选手选这种类型的歌曲有一个参照的标准,比如这个歌手和阿黛尔唱得非常像,可能就是技术非常好。”音乐人甲丁则认为,西洋唱腔的确比平实的唱腔更易于博得关注,“现在国外很多优秀歌手,包括他们演唱的优秀作品,的确是引领了流行乐坛整体的发展,推崇这些标志性的人物、作品或者是声音倒是无可厚非,现在有很多媒体想博眼球,这也确实比浅吟低唱更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因为先声夺人嘛。”

拨乱反正:音乐风格没有高低之分

戈非:一个灵魂乐的歌手和一个摇滚乐队歌手,如果他们都是两个同样级别的巨星,他们两者可能在唱功上是各有侧重的。如果拿一个R&B的歌手去和一个民谣歌手相比,你可能会认为那个民谣歌手是不会唱歌的,比方说听鲍勃·迪伦的歌,如果去跟他去强调唱功,那就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事情。

李维敏:音乐类型风格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我们的导师会更关注歌手唱得怎样,而不只是关注他唱的是啥风格。当然,音乐无国界,国外很多好作品中国观众和音乐人有共鸣,所以我们也适量在节目中演唱,也不会完全不唱外文歌。我们也很想看到将来中国流行音乐的真正繁荣,也出现更多各种类型的中国流行乐和大师,这一天或许很近或许很远。

误区4 嘶吼就是摇滚风

真人秀舞台如今已不仅仅是流行歌手的天下,摇滚歌手也越来越常见。汪峰、郑钧、罗琦、周晓鸥等摇滚歌手走上真人秀舞台,《快乐男生》甚至都开始用GALA乐队的歌当了主题曲。只是这些标榜自己爱rock爱到死的摇滚歌手,都不约而同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似乎只有嘶吼才是真摇滚、烟酒嗓才是真个性。很多选手拼了老命青筋毕现用嘶吼唱法吼出“我要飞得更高”、“我想要怒放的生命”,而且不时配合手举金属礼,仰起头眼中似乎有热泪盈眶。选手们特别爱用呕哑的所谓烟酒嗓别扭地唱不着调的歌曲,评委们则是个个兴喜若狂,大赞这种烟酒嗓“太好听了”、“太有个性了”、“太像鲍勃·迪伦了”……嘶吼就是摇滚?这个对摇滚的认知未免过于简单粗暴。

代表选手 林军

“摇滚奶爸”林军一路晋级靠的正是所谓超强的爆发力和嘶吼式唱法,从摇滚版的《爱情三十六计》到《天高地厚》,作为信乐团的忠实粉丝,“奶爸”用狂野的方式演绎着所谓的摇滚精神,并一路获得郑钧的力挺,挺进四强。只是这种狂野的方式被看似糊涂实则清醒的陈奕迅一语道破天机:太吵。

误区根源

迷笛校长张帆认为,真人秀节目中呈现的摇滚过于单一,“大家呈现的就是摇滚乐只是一种嘶吼的、节奏强烈的或者穿着怪异的服装的,或者是那种紧皱眉头的,还有金属礼,导师也是各种金属礼回给他们。”而这些流于表面的形式无疑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注意,震惊一片的。

拨乱反正:唱摇滚歌曲的不一定是摇滚歌手

张帆:摇滚乐提倡一种原创精神,一般来说都是由主唱自己创作或是他和乐队一起来创作作品,所以摇滚乐区别流行乐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以乐队的形式来演唱自己的作品。它并不是一种秀,真正的好摇滚乐往往是它的作品,而且好的摇滚作品有很多抒情的歌、慢歌,很多唯美的东西。如果你想真正了解摇滚乐、想欣赏摇滚乐,还是去摇滚乐的各种现场去听真正的摇滚乐队唱他们发自内心的作品。那些真人秀充其量只是唱摇滚歌曲,他们不是摇滚歌手。

误区5 浮夸澎湃就是感情投入

选手面目痛苦全情投入的演唱《死了都要爱》,或者是双目含泪演唱一曲情歌,都是现在音乐真人秀中常见的场景。洒狗血式的演唱方式与其说是感情投入还不如说是表演浮夸。除了这些模式化的表演方式之外,假煽情同样也是惯用的套路,少数民族的一定是从大山里走来,末了唱一首少数民族传统歌曲,必定能赚取评委和观众的不少眼泪。这些真人秀的台本丝毫不比国产家庭剧剧情逊色。

代表选手 吉克隽逸

吉克隽逸不止一次在舞台上强调自己来自大凉山山沟沟,并用一首民族歌曲《不要怕》成功让导师们热泪盈眶,而此情此景,在她被扒从小家境富裕,作风奢侈之后显得尤为讽刺。

误区根源

节目追求效果,越戏剧化当然越有收视率。音乐人甲丁认为,“现在的选秀实际上是两种人的表演,一种是选手的表演,一种是所谓导师的表演。”乐评人爱地人则认为,这些洒狗血的浮夸唱法,有的是选手主观作秀,有的则是女导师可能本身就比较感性,稍微一个小刺激,就哭了,“这些东西也不是全部虚假,节目可能为追求效果会突出夸张这个。”

拨乱反正:可以以此成名,但之后要回归音乐和作品

宋柯:选秀让大家能够完成一个自己的展示和表达,但是重要的是在这之后,你应该怎么去理解音乐、怎么去创造音乐,怎么去通过音乐真正完成你自己的梦想。你看现在选秀完了的这些选手,总不能成为一个所谓时代的标志,只能作为一个事件的标志性人物,因为作品跟不上。

误区6 怪腔怪调就是有个性

当吴莫愁和华晨宇相继通过真人秀横空出世,音乐真人秀也进入审怪时代。当他们个性化的表征在节目中受到鼓励和肯定,年轻人接收到了“怪咖即个性”的讯息,于是,蘑菇头的李琦来了,面无表情唱着小清新的冷婉婉也唱红了《青春》。音乐真人秀的海选现场简直是五花八门,各种飞禽走兽都有。不得不说,这些怪咖成功的先例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启发。

代表选手 吴莫愁

凭借极具个性的外表装扮和个性化鬼魅的演唱方式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成名,并成为当季最有存在感的选手,尽管只拿到第二名,但不得不说她是目前《好声音》选手中发展得最好的。

误区根源

归根到底,仍是收视率作怪。乐评人爱地人直言,“现在唱得好的人确实多,这个时候声音辨识度、气质就比较占优势,唱得比较平在这种舞台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拨乱反正:个性不是流于表面

宋柯:你唱得跟谁很像,这个完全没用;说我会唱这个就会唱那个,这也没用。其实模仿是没有太长出路的,开始是可以模仿的,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在模仿的过程中慢慢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挺难的,没有多少人能做到,也不能强求。

争论 终究一场秀罢了,音乐还是不能当真

“唱片行业已死”这种说法得到业内很多人士不约而同的认可,靠着传统唱片公司发专辑出道的新人已经少之又少,“老人”靠着一首新歌再去打天下也变得越来越难,音乐真人秀已实际成为国内乐坛输出新人的重要渠道,也成了“老人”翻红的重要平台。于是不免诧异,你们这些打着音乐旗号的节目,到底是在认真做音乐还是只是一场台上表演、台下热闹的大戏?

宋柯:选秀首先要符合电视规律

选秀节目首先是个电视节目,它首先要收视率,它首先要符合电视节目的规律,他不一定要符合音乐行业的规律,当然这两个结合得好的就会是好的节目,比如《我是歌手》、《好声音》,无论从制作,从作品的选择,包括对作品的介绍,幕后编曲的介绍,乐手的介绍,灯光舞美的制作,音响的制作都更加趋向于音乐的职业行业的水准。

爱地人:独立音乐也成了炒作的点

就是在表演,就是秀,收视率是比较关键的。包括演唱上的看点,这几年独立音乐出了好多,其实独立音乐也是在炒作一个点,之前选歌选张惠妹之类的,大家已经审美疲劳了,现在就是尽可能炒一些大家不知道的,就会觉得节目组特别有品位。今年《好声音》有一个现象,说故事、催泪的已经减少了很多,因为节目组知道这些东西已经骗不了人了,也在转向。

戈非:归根结底就是秀

节目组的人当然第一个要考量的是收视率,因为电视台也好,制作单位也好,没有收视率你谈别的东西都是空谈。从根本上讲,它的出发点肯定是一个商业的考量。当然,我们也可以去批评它在音乐上的偏差,导向上的不准确,但是归根结底它其实就是秀。

甲丁:作秀而扯上“音乐”会造成误导

电视台可以把它做成一场秀,作为歌手来说更多是推广自己的一种方式。其实也无可厚非,就是做个节目嘛,但是你不要再打着“我要促进音乐发展”这个旗号了,打这个旗号的话,你的好恶、判断就会误导现在很多对流行音乐没有完整认识的这么一些人。

张帆:真人秀推动了乐队文化

《中国好歌曲》这个节目对音乐是有好处的,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其实对乐队文化也有一定的推广,在唱歌的时候后面有伴奏乐队,而且在节目的制作中,从乐队的录音,到后期的混音和播出的时候质量都不错,电视台也开始和乐队、乐队文化结合到一起做节目,这是对中国乐队文化有贡献的。由于这种主流选秀节目的播出,可能使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这种形式,乃至鼓励他们的孩子学一门乐器、一起做乐队乃至最后做原创音乐。

李维敏:真人秀的重点在于“真人”

音乐类真人秀,最重要的是真人,是在舞台上、在节目中我们给观众看到了一个怎样在人格魅力上深深感染他们的人。我们总导演金磊对此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过去的选秀和明星综艺节目,是为了让观众在舞台上发现偶像,现在的真人秀节目,是为了让观众在舞台上发现自己。”什么叫发现自己?就是我们节目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用他们最真实的情感、最美好的音乐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348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