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贾尼斯:“复制”与“改写”霍洛维茨
贾晓伟 于 2014.09.12 16:21:36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1944年,美国少年拜伦·贾尼斯有幸与匹兹堡交响乐团配合,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正是这次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霍洛维茨作为美国享有盛誉的钢琴大师,碰巧来到音乐会上,对贾尼斯的演奏发生了兴趣。他到后台不仅对贾尼斯给予正面评价,还表示他以后可以到纽约跟自己学琴。这是霍洛维茨第一次高调收徒。其后四年,贾尼斯像孩子一样出现在霍洛维茨的家里,并时常跟着他旅行。运气好的话,他还会见到托斯卡尼尼。这个向来以严厉著称的大指挥家,是霍洛维茨的岳父。

与音乐界的大人物相遇,对于一个少年而言是难得的人生经验。这次音乐会的另一个传奇,是匹兹堡交响乐团的指挥马泽尔那年比贾尼斯还要小一岁,从此开始成名。马泽尔其后在音乐界的影响毋庸多言。他来过中国,是美国指挥界的代表人物。

霍洛维茨为何收贾尼斯为徒呢?据贾尼斯说,霍洛维茨从他身上一定看见了自己少年时的影子;另外,贾尼斯是美籍俄罗斯后裔,所谓老乡见老乡。早年,霍洛维茨从俄罗斯逃到西方,对贾尼斯的喜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意味。在给贾尼斯的钢琴课上,霍洛维茨从其弹奏中梳理自己对音乐新的理解,师徒二人还能彼此激发。当然受益最大的,无疑是贾尼斯。霍洛维茨告诉他,要把每次练习当成在音乐厅里,努力送远声音,把有限的琴房看成一个大空间才对。还有一点,霍洛维茨强调对音乐作品的个人理解,反对贾尼斯简单地模仿他的演奏风格。但这对一个少年而言太难了。贾尼斯不可能不受他特殊弹琴方式的影响。“复制”霍洛维茨,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四年之后,贾尼斯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音乐会,作为学成之后的汇报演出。此后贾尼斯喜欢法国钢琴演奏家科尔托的演奏方式,渴望“改写”霍洛维茨对他的影响。曲目也慢慢转向波兰作曲家肖邦。由于他的祖上既是俄罗斯人,又有波兰血统,弹起肖邦来自有心得。他拍摄了一部《肖邦:与贾尼斯同行》的片子,在业界颇有影响。

科尔托是演奏肖邦的大师,但技术时常被人诟病。可贾尼斯认为他的演奏,简直是肖邦的再生。那种琴声里内在的浪漫与纯洁,让贾尼斯痴迷不已。从霍洛维茨转向学习科尔托,属于他有意的自我超越:作为霍洛维茨的“弟子”,他当年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厅;而弹奏肖邦,是后半生的努力寻求与突破。

美国水星唱片公司录有一版贾尼斯弹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这张唱片可以说是此曲CD的不二之选。首先在音效上,这张唱片曾列入古典发烧榜的前列;其次则是贾尼斯在其间的表现异常精彩。尤其乐曲开头八个和弦,格局宏大,钢琴与乐队之间的配合水乳交融,此起彼伏。我个人酷爱这张唱片。与鲁宾斯坦、格里莫、阿格里奇等十几位世界级钢琴家的演奏相比,贾尼斯的演绎不遑多让。乐曲里,俄罗斯大地古老的悲伤浸透每个音符。一个美国的年轻人以此曲向他祖先的国度致敬。

  • 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苏联邀请贾尼斯前去演奏。不过,苏联人一直把美国当成古典音乐的沙漠。当年克莱本到莫斯科赢得柴可夫斯基大赛时,苏联人坚称属于意外。贾尼斯在苏联的演出异常成功,受到听众热烈欢迎,赢得了“美国的里赫特”的声誉,可谓至高赞美。

    中年过后,贾尼斯身患重病,几乎不能演奏。得病后,他一直与病魔斗争,并成为了治疗此种病症的全国基金发言人。1972年他身体恢复,重新登台演出。

    我认为,在大师的影响下成长,对演奏家而言并非易事。自我的成长与寻找,可以在某座航标灯的指引下暂时安全行驶,但表达需要个体特征,若一个神话可以“复制”,它必定是廉价的。相似,在钢琴界是最恐怖的事情。贾尼斯为此想摆脱霍洛维茨,可那四年的烙印太深重了。最终他的演奏风格,成了霍洛维茨与科尔托的二合一。画家达利说过,模仿是必须的,通过模仿,你才能成为大师。是吗?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简直屌炸天
    发表于2014.06.04 15:39:41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19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