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再见忧伤》:天才回到海派心世界
爱地人 于 2014.07.21 15:19:19 | 源自:腾讯娱乐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20

两年前的《天才与尘埃》,李泉将自己的才华和野心倾囊呈现。固然,这张专辑在音乐上有着发力过狠的倾向,密集又厚重的音色,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李泉原本带有古典气息的儒雅音乐线条。但在另一个层面,李泉却也很好地将自己的音乐理想,以技术的方式呈现,并成就了一张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唱片。

而在这一次的新专辑《再见忧伤》里,李泉则又有了一次浪漫和感性的转身。更像是回归了以往李泉那种感性加知性的节奏。表现在编曲上,就是相比《天才与尘埃》的浓郁,做了许多的减法,这也让整张专辑的音乐氛围和基调,显得轻盈了许多,整体上更接近《岛中央》和《2046》那段时期的李泉。当然,在音乐的掌控与拿捏上,现在的他要更为纯熟。

不再是以往用小情调酿出的小空间,在同名主题曲《再见忧伤》里,李泉已经把感性与知性,上升到一种更古典、更大气、更磅礴的气质和境界,弦乐背景、电子音色铺陈,以及摇滚乐律动的组合,听起来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文艺小清新,在李泉的音乐功底和阅历之下,俨然开始有了史诗化的推进。

虽然比上张专辑在音乐上更简洁,但《再见忧伤》同样不乏一些多元化的色调,提供了唱片更丰富的聆听体验。带着爵士节奏的《土豪金》,听起来和李泉的气质似乎“弗搭界”,不过对于现实主题的切入,不仅让李泉的作品多了一些人文关怀,而不是人们印象中对于海派文化仅仅只是小资的标签化解读。当然,同样是针砭时弊,作为一名细腻的南方人,李泉采取的也依然不是简单粗暴的方式。用拿腔作调的唱腔,配上戏剧感十足的爵士节拍,反倒让大时代的图景,以更戏谑的方式展现。当然,也就更戏剧化。《岁岁平安》用电子和英式摇滚编织的架构,也让词人文雅的小聪明,和李泉神经质的一面,交汇出一种忽而燥狂、忽而静宛的火花。有宁静、有优美,有狂野也有放肆。

专辑更多的还是慢板作品。《一起》里李泉的歌声本身,就充满了钢琴琴键弹奏时的美感,这也是他最为独特的个人标识,虽然会有被人理解会刻意和做作的可能,但使用恰当,却往往能化流行为古典。《小四》和《想太多》,则又呈现出这个年龄的李泉,对于世间之情更宽泛和广义的解读。《小四》里的往事如烟又历历在目,《想太多》则用古典弦乐与完美和声,将音乐那种理性和谐的美感最大化,带动听觉的愉悦。做了许多,只为让人不要想太多。

《拥有》则是和今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李荣浩的合作。旋律线,还是李荣浩比较典型的旋律线,而李泉本色的声线演绎,却已经将原作者的技术特点,完全融入了歌者自我的情绪与呼吸里,连贯的乐句起伏,也让《拥有》成了一首李泉再创作的作品,有了典型性的李泉气质。另一首吴梦奇的《我站在幸福旁边》,那种古典式的低吟浅唱,让流畅悦耳的旋律也不落俗套,极其适合作为剧集的主题曲或插曲。或者说,作品本身就充满着“站在幸福旁边”的画面感。

专辑在整体的编曲和制作上,还有着类似于法国流行乐的气质。摇滚、电子、民谣,以及弦乐等等元素都有,但却并不会给人以一种标签化和程式化的感觉。运用在不同的作品中,最终只是化成细节,而不是一种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的标签化曲风。而李泉本人即兴的拖音唱腔,在赋予作品以诗人气质的同时,也形成了音乐独特的辨识度。这种辨识度,也让整张专辑独一无二,仅属李泉。即使其中的作品本身,并不另类的个性独特,但李泉的演绎却很好的说明了,一个歌者只有内外兼修,练就无形的风格,才能最终成为别人难以模仿的独特。

《再见忧伤》并非是一张雅俗共赏的专辑,它就是一张由海派典雅情调做出的精品流行唱片。甚至在李泉自我的表达中,有没有热门传唱曲,都不成为这张专辑成败的障碍。因为这是一张作品跟着李泉气质走的专辑,没有似曾相识的传统和模式,技术与感性的最大化,再加上钢琴乐句般的旋律和吟唱,也让《再见忧伤》变得独一无二、自成一家。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404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