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不挣钱”
张佳林 于 2012.11.19 21:07:18 | 源自:蝉雏的花雾居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30
在飞机上与一位1937年出生的英国老先生聊天,听说我们是去伦敦开音乐会的,他表示从小就对Classical music(我国翻译为“古典音乐”)感兴趣。于是我和他提起两位20世纪前半叶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钢琴家:赫斯(Myra Hess)和所罗门(Solomon),没想到老先生完全没听说过;我再提起20世纪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梅纽因((Yehudi Menuhin),他说知道,但也仅仅是听说过;于是我说The Beatles(甲壳虫乐队),他连声说“yes,yes!”显然这个他是真熟悉。

以前常听人抱怨国内古典音乐环境不好,音乐知识不普及,“乐盲”占大多数、很多人分不清“演唱会”和“音乐会”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其实在我接触过的非音乐专业或音乐发烧友的欧、美、日等国人士,对古典音乐真正了解、懂得如何去欣赏的也是极少数。在欧洲也有不少机场安检人员不知道大提琴是什么东西;伦敦机场的边检官员也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Recital(独奏或独唱音乐会)”是什么意思——显然对他而言这也是一个生僻词。区别在于,在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所有人对古典艺术都抱有尊重、虔诚的态度,他可能不懂,但是一旦有机会,会很认真的听。哪怕是开旅游大巴的摩洛哥裔司机,听说乘客都是“古典音乐家”,态度也一下变得热情与和蔼;而在国内很多人士的意识中,只有自己能搞明白的才是好的,听不明白的都是“什么玩意儿”、“这谁听得懂”。音乐家在很多官员和富豪眼中,就是请来彰显自己“品味”或在社交圈内显摆的道具,音乐家必须表现出无比的“荣幸”和“感激”他们才觉得正常。

在英国听说政府曾经在中学搞过一个调查:谁是你最崇拜的人。结果得票在前列的全是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歌德等等科学家、文学家,而比尔.盖茨、巴菲特、奥巴马、卡梅伦等富豪、政治家反而排名靠后。我想如果要是在国内也做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很可能是反过来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如今国人普遍患有轻度焦虑症,且个个满腹牢骚:如果以科学、艺术家为榜样,在学习、了解和欣赏科学、艺术的过程中,人会慢慢变的理性、宁静、深刻,形成一种良性“精神新陈代谢”;而以巨商、政客为榜样,又生活在一个处处都有潜规则的环境中,如果不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紧张与失落必然如影随形,焦虑与暴躁便成为无法抑制的宣泄。其实国内的很多“艺术家”同样是焦虑症候群:一开始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有展现的机会不得不去“拉赞助”,而在和诸多富豪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们奢侈、高度物质享受的生活逐渐从羡慕、追求到习惯,最后已经无法适应过去相对“清贫”的生活。从为了艺术去“扎钱”,最终变成了为了“扎钱”去卖艺,艺术家被纸醉金迷的生活异化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现今这么一个高度商业化的时代,作为逐渐成为“博物馆艺术”的古典音乐,其从业者没有发家致富的必然理由,更不可能有如金融资本运作家般巨大的利润和财富。古典音乐家不应该清贫,但也不可能暴富,即便暴富也不可能是单纯靠音乐创作、演奏或演唱获得的。除非是到了卡鲁索、克莱斯勒、帕瓦罗蒂、卡拉扬、朗朗那样,其本身的世界性知名度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运作的“资本”,再有经纪人的成功运作,才有可能跻身顶级富豪之列——但一百年来这样“幸运”的古典音乐家又有几个?从事古典音乐职业,就意味着“出名”是个意外,古今中外,能够成为大众明星的艺术音乐家寥寥无几。像赫斯、所罗门这样已经跻身世界顶级音乐家的大师,在他们的祖国也做不到“家喻户晓”;在国内,且不说像刘少椿、管平湖这样20世纪初的古琴泰斗,如果街头随机采访老百姓,又有几位能说出一两个如今活跃在舞台上“国乐大师”的名字?那些因为特殊历史时期或特殊社会事件而一夜成名的艺术家,其实老百姓关心的也不全是他们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和对知名度的崇拜,况且这种“意外”完全无法把握。因此想出大名、发大财,别搞古典音乐。

其实很少有艺术家是为了当明星、发财致富而选择艺术职业的,一开始大家都是很单纯、理想化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如果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尊重艺术、崇尚智慧的环境,艺术家就可以一直单纯下去,为了理想而创作、生活,因为虽然他们可能一直不知名、不富有,但同样能够受到广泛的尊重和理解,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这就足够了;如果所在的的环境是一个拜金、崇尚特权的环境,艺术家就必须追逐名利、为了得到能够决定自身命运的个别人的认可而创作,因为如果名气不够大、也不富有,就得不到平等的尊重、得不到社会甚至自己的亲人的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艺术家坚持自己的艺术准则和信仰,其实是在和整个社会对抗,可敬,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长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古典音乐挣不了大钱,但如果挣不了大钱也能够获得尊重与自信,这个社会才有可能、有资格探讨文化建设与品位的问题。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60.176.***.***
060.176.***.***
看得也心烦
此帖使用iPad提交
发表于2012.11.24 23:32:23
9
03
欧洲人对它抱有尊重的心态很正常,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祖先的文化遗产,受过时间考验的。
至于国人,现在连四书五经,论语,孟子这些经典都不屑一顾了,何况外国人的东西?
为什么要”抱有尊重、虔诚的态度“,因为这些是经典,受过时间考验的东西,不是流行文化的这些流星。
尊重不等于就叫你膜拜,就是叫你无条件去掏钱听,某些人真是太敏感了,什么叫尊重都不懂。
发表于2012.11.20 15:59:56
8
03
患有轻度焦虑症,且满腹牢骚.
发表于2012.11.20 12:27:18
7
03
我想起一位富家翁跟我說過:有錢人的孩子應該去搞藝術,窮人家孩子應該去學理工
此話有理
发表于2012.11.20 10:11:14
6
120.035.***.***
120.035.***.***
4
03
要求一般人对自己完全不懂也不感兴趣的东西无条件“抱有尊重、虔诚的态度”,这要强制洗脑才行吧?如果真心爱古典音乐就该努力宣传推广,让它有生命力,不要沦为博物馆艺术。一味逼人不明觉厉是肿么回事?
发表于2012.11.20 09:42:38
3
125.033.048.***
125.033.048.***
发表于2012.11.20 00:19:12
2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88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