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入门 镜头大阅兵·四[细说微距]
刘恩惠 于 2012.08.24 20:37:55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86/138
●微距镜头

  • 制造商=SONY;型号=NEX-5N;镜头=E 30mm F3.5 Macro;焦距=30毫米;等效焦距=45毫米;光圈=F16.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6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2.02.23 12:07:06
  •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3;焦距=45毫米;光圈=F2.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5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2.06.30 16:13:45
  •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3;版权=Soomal;摄影师=Kungang;焦距=45毫米;光圈=F2.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强;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1/125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2.06.27 14:29:39
  • 说到“微距”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微距功能早已成为大多数消费类微型数码相机的标准配置。绝大部分小DC都设有专门的“微距模式”,用户在这一模式下可以使相机更接近被摄主体,用来拍个花花草草、小昆虫、小饰品之类很合适。然而,一些用户在将自己的相机升级为单反之后,满以为能更好地进行微距题材拍摄,却发现自己的单反相机上没有专门微距模式;且在实战中进行微距拍摄时,会发现镜头无法正常对焦,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要搞清楚这些,我们先要知道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和“最近工作距离”这两个概念。

    • 小贴士:什么是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和“最近工作距离”?—— 最近对焦距离是指镜头在极端靠近被摄主体状态下,镜头仍能合焦时,物方(被摄体)到像方(胶片或感光器)之间的最短距离;当相机与被摄体过于接近,拍摄距离小于最近对焦距离时,就会发生无法正常合焦的现象;而最近工作距离是指达到最近对焦距离时,镜头最前端到被摄体间的距离。

    不同焦距、不同型号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是不一样的。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焦距越大最近对焦距离也越长;譬如一支50mm标准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通常为0.45米,200mm远摄镜头是1.9米左右,800mm超长焦镜头则约为6米;变焦镜头方面我们以尼康四支典型的全画幅变焦镜头为例:14-24mm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28m、24-70mm镜头是0.38m、70-200mm镜头是1.4m、200-400mm镜头是2m,焦段与最近对焦距离之间依然有显著的内在联系。一部分交换式镜头带有距离窗或距离刻度,距离窗内或刻度表上读数最小的那对数值(通常都带有英尺和公尺两套数值)就是该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还有一些镜头会将最近对焦距离直接标识在镜头外壳上(标识前面多带有一朵小花或者“macro”字样)。

  • 微型便携式消费类数码相机(小DC)的最近对焦距离和工作距离通常很小,某些型号的最近工作距离甚至可以实现1cm甚至更近。部分消费类DC的镜头其对焦范围在实际使用中有某些限定,因此它们的近摄功能往往需要在特定的微距模式下才能实现。譬如奥林巴斯的XZ-1相机,在普通模式下其镜头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超过30cm,长焦端则在60cm左右;而微距模式下,广角端最近对焦距离缩短到10cm,长焦端缩短到30cm;XZ-1还有一个“超级微距模式”,在该模式下相机镜头会被锁定在广角端,此时的最近工作距离能达到1cm(允许被摄物体在镜头前1cm处拍摄且能合焦)。

    依靠广角实现超级微距的小型DC为数不少,这种模式下相机虽然可以非常贴近被摄主体,但在拍摄效果上会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虽然拍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放大,但镜头广角端过于贴近被摄体,会使拍摄对象产生比较夸张的几何形变,失真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当镜头极端贴近被摄体时,光线可能会被镜头遮挡、活动的被摄体多数会被吓跑,因此实用性会打折扣;此外一部分小DC的闪光灯在微距模式下也不工作。当然,并非所有微型相机的微距模式都会被锁定于广角端,譬如数码多之前测评过的Olympus SP-600UZ长焦机,它在超级微距模式下镜头锁定于14毫米处(等效全画幅下的78mm),因此透视形变并不十分明显。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微型DC在微距模式下无法实现无限远对焦,因此在进行非微距题材拍摄时必须调回普通模式;但也有一部分产品在微距模式下也能实现无限远对焦,应用灵活度相对更高。

  • 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近摄、微距能力则完全取决于相机所搭载镜头的相关技术参数。交换式定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显然都是固定的,而变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有些固定(所有焦段统一),有些却会随焦距变化而变化;还有一部分带有近摄、微距专用模式的产品,在开/闭该模式前后最近对焦距离指标会产生变化。譬如腾龙的AF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1:2(A17)镜头,在普通模式下其各焦段最近对焦距离固定为1.5米,在开启微距模式后则缩小到0.95米(但仅在180-300mm焦段下有效)。不过在交换式镜头上,最近对焦距离只是衡量镜头近摄能力的参数之一,还有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参数——放大倍率。

    • 小贴士:什么是镜头的“放大倍率”?——放大倍率表示被摄物体实际大小与焦平面上影像大小之比。譬如一支定焦镜头标称放大倍率“1:1(1倍)”,意为使用该镜头进行拍摄时,在最近对焦距离下,实际被摄物体的尺寸与其在感光体(胶片或电子感光元器件)上的投影一样大;如果放大倍率是“1:2(0.5倍)”,那么感光体上的影像只有其实际大小的一半。可见,一支镜头的实际近摄能力如何,不是看它的焦距,也不是比较“最近对焦距离”,而要看它的“放大倍率”,这个数值越大,镜头捕获小物件细节的能力也就越强。变焦镜头的放大倍率通常是指使用其长焦端(远摄端)时的放大倍率。

    对于放大倍率这个概念,大家要明确一点:放大倍率本身与相机上图像感应器的物理尺寸无关。问题在于,胶片时代的35mm相机(135相机)底片尺寸是固定的,但数码相机的图像感应器的规格却大小不一,因此便出现了另一个术语——等效放大倍率。譬如一支M4/3镜头标称自己的放大倍率“等效于35mm全画幅下的0.32倍”,这意味着该镜头的实际放大倍率约为0.16(M4/3的焦距折算系数是2)。

    一般来说,我们将那些在没有搭载任何近摄附件时,拍摄放大倍率可以达到1:2(0.5倍)、1:1(1倍)甚至更大的镜头称为“微距镜头”。专业微距镜头的型号标示里通常带有“Macro”字样,用以和非微距镜头进行区分,譬如佳能的EF 100mm f/2.8 USM Macro、尼康的AF-S Micro 105mm f/2.8G IF-ED VR。但一部分副厂品牌会将放大倍率在1:3(0.33倍)、1:3.5(0.28倍)的长焦镜头也称为“Macro镜头”(这类镜头在“微距模式”下可以实现相对更小的最近对焦距离),譬如适马的APO 70-200mm F2.8 II EX DG MACRO HSM(约0.28倍)、腾龙的SP AF70-200mm F/2.8 Di LD [IF] MACRO(约0.32倍);虽然它们型号内都带有“微距”字样,但厂商通常不会把这类产品归入专业微距镜头的产品序列中,我们可以将之视为带有一定微距拍摄能力的镜头。

  • 微距镜头能够依靠光学设计上的优化,实现相对更小的最近对焦距离,从而获得比同等焦距普通镜头更大的放大倍率,我们以佳能的两款100mm镜头为例,不带微距功能的EF 100mm f/2 USM镜头最近对焦距离为0.9m,而带有微距功能的EF 100mm f/2.8 USM Macro镜头最近对焦距离则为0.31m;由此前者放大倍率仅为0.14倍,而后者却可以达到1倍。除了要达到一定的放大倍率之外,微距镜头的分辨率相对都很高,在几何变形、成像画质、色彩还原方面也会做特别的控制;它们通常都是定焦镜头,焦距规格有很多种,目前市面上有30mm、50mm、60mm、70mm、90mm、100mm、105mm、150mm、180mm等,其中以100mm左右焦段最为经典(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百微”镜)。

  • 不同规格微距镜头的放大倍率、最近对焦距离、最大光圈等几大指标可能存在差异,用户在选购时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特点。即便两支微距镜头的放大倍率完全相同,焦距上的差异也会使它们在功效上有所差别,因为它们的最近工作距离不同。如果拍摄对象是比较好动或比较胆小的小动物(譬如飞行昆虫),选择焦距相对较长的微距镜头无疑更为明智;因为焦距越长的镜头,其最近对焦距离和最近工作距离相应也越大,不必十分贴近被摄体就能获得理想的放大倍率,即使被摄体处于较远位置不容易靠近也可以通过焦段来弥补。除了用以微距近摄外,大部分民用微距镜头也可当做普通镜头来使用,但诸如Canon MP-E 65mm f/2.8 Macro这样特殊的专业级微距镜头(最小放大倍率为1倍,最大放大倍率可达5倍)是无法用于一般摄影场合的。

  • 交换式专业微距镜头在进行近距离对焦时,对焦速度普遍不是很快,因为景深浅所以确认焦点会要求更精确,反复来回确认就会导致“拉风箱”的出现;所以在进行大倍率微距摄影时,可以考虑使用手动对焦,且最好使用脚架固定相机。还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微距镜头在十分接近被摄体的状态下(譬如达到1:1或1:2放大倍率时),最大光圈系数可能会变小,这其实是由于近距离对焦状态下像距变大、实际进光量减少造成的。遇到此类情况时,在部分尼康的机身上,系统会直接将当前的等效光圈值显示出来;而在佳能的机身上,最大光圈值显示不会发生变化,但相机在测光时会对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做相应调整。

    当然,在可换镜头相机上,专业微距镜头并非微距近摄题材的唯一选择,我们还可以使用近摄镜片、近摄接圈、增距镜、反接镜头等方式来实现,有机会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里给大家详细介绍。

    相关阅读: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2.091.185.***
    112.091.185.***
    发表于2015.07.25 22:12:29
    49
    153.034.010.***
    153.034.010.***
    发表于2015.03.14 15:38:19
    48
    049.077.034.***
    049.077.034.***
    发表于2014.02.11 21:01:29
    47
    223.150.006.***
    223.150.006.***
    发表于2014.02.10 12:47:45
    46
    183.178.070.***
    183.178.070.***
    发表于2013.09.20 20:30:28
    45
    113.124.253.***
    113.124.253.***
    发表于2013.07.23 10:27:38
    44
    10
    发表于2012.08.29 17:51:13
    40
    03
    要形象一点就是“被摄物体最近时距离镜头前端只有1cm”、“允许被摄物体在镜头前1cm处拍摄”。
    发表于2012.08.29 17:49:33
    39
    10
    关于XZ-1的问题,官网介绍里写了——超微距模式:最近可达0.01m,不知道该如何表述最精确?
    发表于2012.08.29 17:30:44
    38
    03
    “物方(被摄体)焦平面到像方(胶片或感光器)焦平面”,这是对焦平面概念的无用。不太可能有小DC的最近对焦距离是1cm,这是不符合透镜成像规律的,XZ-1从没说自己最近对焦距离是1cm,应该明确介绍最近工作距离概念。微距镜头并不依靠结构特殊性,没有什么结构和普通镜头不同,只是光学设计优化而已。
    发表于2012.08.29 17:05:47
    37
    03
    好镜头有没有升值的可能。
    发表于2012.08.29 15:22:00
    36
    03
    发表于2012.08.28 18:41:01
    35
    03
    发表于2012.08.28 18:39:57
    34
    03
    等钱够了就入45 2.8
    发表于2012.08.27 16:05:39
    3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523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