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柯达拟申请破产保护 市值十余年蒸发90%以上仅剩1.75亿美元
南方周末 北京商报 于 2012.01.06 14:09:28 | 源自:tech.sina.com.cn | 版权:整理 | 平均/总评分:00.00/0

在刚刚受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出的摘牌警告后,有消息称,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正为破产保护申请做准备。但柯达发言人称,该公司不会对市场谣言或猜测置评。

破产传闻再起

据知情人士透露,柯达正在为潜在的破产保护做准备,目前正在处理大约10亿美元的“债务人持有破产资产”融资事项,以保证公司在进入破产程序后维持运营。另外,若柯达出售专利不成功,则最快于今年2月初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自去年起,柯达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最近一次在去年9月,据彭博社消息称,由于市场对传统胶卷的需求日益减少,以及数码相机的强大竞争力,柯达公司的收益一落千丈。柯达正在对包括破产保护文件在内的多种战略性选择进行权衡。消息传出后,柯达公司股价在当天即遭腰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0%。

实际上,连年亏损导致的现金流短缺已成为柯达经营与转型的瓶颈。据媒体报道,1月3日,因平均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柯达在本周二确认,已接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继续上市标准通知”,面临被纽交所摘牌的风险。柯达表示,如果未来六个月内该公司无法提高股价,则有可能从纽交所退市。

受这一消息的影响,柯达股价下跌3.7%,截至当日收盘时,柯达股价在2011年的累计跌幅达到了88%。在过去的一年中,柯达最低股价0.54美元,最高股价5.85美元。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如今的1.75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0%以上。而柯达的负债已经超出资产14亿美元。

  • 贱卖专利求生存

    目前,对柯达来说筹钱支撑下去是当务之急。除了历经百年的品牌价值之外,最值钱的就是攒了130年的1万多项技术专利。

    就在2011年7月中旬召开的一次董事会上,柯达批准了出售专利的计划,希望通过出售专利获得现金,来缓解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长期亏损及股价下跌的担忧情绪;8月,柯达开始四处兜售数字图像专利组合1100项,将这部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金;11月,柯达将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铂金资本;1个月后,柯达又宣布把旗下的胶制品业务出售给罗赛洛集团。这些忍痛割爱的行为意在增加不断萎缩的现金储备。而实际上,自2008年以来,柯达通过专利出售共取得近20亿美元的收入。

    在柯达贱卖多项专利的同时,它巨大专利库也引来了IT巨头的觊觎。据悉,苹果、谷歌、微软等大公司都已纷纷表示出了对于柯达专利的兴趣。柯达CEO彭安东称:柯达聘请的顾问公司LazardLLC已经“与许多人进行接触,很多人已经签署保密协议”。

    但遗憾的是,专利出售等募资举动并未提振投资者对柯达的信心。同时,柯达专利的潜在买家担心企业申请破产后,原债权人可能对专利买家提出诉求,所以谨慎考虑购买事宜,形式不容乐观。

    而在去年11月时,柯达曾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资料,称如果专利出售不成功,或者无法借到更多的钱,现金将会用光。届时,柯达也只能申请破产保护了。

    曾经寻求对冲基金支持

    在设法出售自己专利组合的同时,为了支持公司不佳的财务状况,柯达公司已在和几家对冲基金洽谈,以寻求约9亿美元资金救助。

    知情人士说,9亿美元的新资金可能被用于偿还伊士曼柯达现有优先债务,剩余的资金将用来增强该公司的现金储备。融资可能增加伊士曼柯达与潜在买家之间谈判的砝码,使它有时间来谈下一个更好的价格,而不是被迫立即出售专利来获得更多资金。

    不过该财团最近将愿意提供的资金下调至6亿美元至7亿美元。这可能无法满足柯达的需求。

  • 成也胶片败也胶片,柯达痛苦的转型之路

    在“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然而,成也胶片败也胶片。正是陶醉于胶片业务的巨大利润,在数码影像产品蜂拥而至后,柯达的转型就显得沉痛而缓慢。

    1975年,斯蒂文·赛尚在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它不需要胶卷,通过电子方式拍摄黑白静像,并将它们记录到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那时没有人会想到,第一台数码相机的研发成功,没有给柯达带来方向性的指引,反而成了其百年基业的葬送者。

    1998年,柯达这家当时全球最大影像产品供应商也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但传统胶片业务的巨大成功,让它无法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迁。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柯达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

    2003年,在向数码影像转型迟滞5年后,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但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据悉,仅在1990年代末,柯达便斥资逾10亿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胶卷和相纸企业。当时,柯达认为:传统的胶卷业务在中国市场上的尾宴还未结束,数码影像时代还远着呢。但现在,所有人都把这当成一个愚蠢的笑话了。

    2005年,柯达斩获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销量第一——不过对于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柯达公司而言,这份快乐短暂得犹如幻觉。因为,2004年以后柯达只有一年实现了全年赢利,那就是2007年。

    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识,去掉了自1971年开始就使用的“黄盒子”和“K”图形,意味着柯达与胶卷世界的联系开始断裂。

    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而实际上,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不断裁员。2010年,该公司罗彻斯特总部员工人数从1.63万锐减至7100人,其全球员工总数则从5.48万减少至1.88万。

    对于公司的未来,柯达CEO彭安东说,柯达将变为一家依赖于单一盈利业务模式的“小”公司,专注于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两个领域,而这一观点正被行业不少人认同。也许柯达可以避免破产,但对抗被遗忘宿命的斗争仍将继续。而随着19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步入消费市场,彭安东们若仍旧扮演数码消费时代“附庸者”角色,或许很快以后没什么人知道谁是柯达了。

  • 特别关注:柯达的“同路人”——乐凯和富士

    事实上,面临被迫转型是整个胶片行业的共同宿命,而其他企业的转型路或许可以为濒临破产边缘的柯达提供借鉴。

    乐凯

    1998年,中国政府为乐凯注入8亿元,以支持其与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胶卷在中国竞争。这使乐凯的业绩在2000年达到鼎盛,其净利润为2.15亿元。但一年后,胶卷巨头们迎来了共同的敌人——数码相机。作为中国的“胶卷王”,乐凯在意识到只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所创造的利润不足以维持企业继续发展的问题后,在原有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选择光学薄膜(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的材料,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的液晶显示屏依靠的关键材料之一就是光学薄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领域发力。2005年10月,乐凯第一条光学薄膜生产线在保定开工建设。

    光学薄膜业务看上去要比胶卷争气许多。而从其2010年1-9月的盈利情况来看,膜材料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2.3%,占该集团总营业收入的20%,利润更是占到了该集团同期利润的40%。去年9月,乐凯又整体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踏上重组之路。业内人士预计称,乐凯胶片或被定位为航天科技集团新材料领域内的光学薄膜业务平台。

    富士

    富士胶片最早的转型始于2000年,其经过市场摸索寻求多元化的发展,将其最早的影像事业(传统胶卷、数码相机、数码冲印设备)、信息事业(印刷、医疗和其他光器械等光学材料)、文件处理事业三大业务板块调整为医疗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光学元器件、电子影像、文件处理和印刷六大重点发展事业,传统胶卷业务在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仅为2%。

    而去年,富士引发话题最多的无非是其加大抢滩国内化妆品市场的力度。事实上,富士早是一家化妆品制造商了,其推出的护肤品牌艾诗缇(ASTALIFT),2007年在日本上市以来业绩接连上扬,2010年销售达200亿日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打开日本本土市场后,开始向外推广,而中国就是其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就连化妆品行业元老高丝(Kose)公司总裁也直言:“它们在某些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所以,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都是因为数码时代的到来令传统胶片行业衰败,企业被迫转型,但是从市场情况来看,惟有柯达转型不力后面临着破产的窘境,这是因为柯达是在被动转型,富士、乐凯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对业务和战略进行调整,虽然转型谈不上十分成功,但是仍保持了后续发展的势头,而柯达在“押宝”失败后,被市场牵着不得不转型,多年之后成果甚微。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2.11.19 17:56:41
    9
    03

    直接http error 503了
    发表于2022.11.19 17:35:39
    8
    058.059.***.***
    058.059.***.***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2.11.19 16:27:39
    7
    03
    解码部分应该算是业界用的最好的9038Pro之一,除了互调SMPTE有一点驼峰,其他方面都很优秀了。跟拓品D90Se那种性能怪兽相比还是差了点,但是考虑到价格差距,完全可以理解。
    335icc修改此贴于2022.11.20 01:10:29
    335icc修改此贴于2022.11.20 01:13:46
    发表于2022.11.19 14:47:01
    6
    117.182.***.***
    117.182.***.***

    此帖使用PCCM00提交
    发表于2022.11.19 14:22:55
    5
    171.113.243.***
    171.113.243.***
    发表于2022.11.19 14:03:54
    4
    双11甚至只卖1889,堪比DIY的价格。
    至于声音有多科学,我很期待。
    (另外这家的中文名叫“大号音频”,坦白说这名字太屌了)
    此帖使用Android设备提交
    发表于2022.11.19 14:02:53
    3
    03
    HIFIMAN EF400解码器因为出现故障,测试可能无限期延后。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2.11.19 14:01:57
    2
    03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18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