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虚化”
Andares 于 2011.12.03 13:23:04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投稿 | 平均/总评分:08.29/141
经常可以遇到初学者向老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款相机能不能拍出那种主体清晰、周边模糊的效果?为什么我以前的那款相机无法拍摄出虚化的背景?可见,“虚化”是很多朋友在选择相机和镜头时特别关心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有虚化?虚化和哪些因素有关?是否小底(较小的感觉元件)相机就拍不出虚化效果?怎么操作才能获得更强烈的虚化效果?带着这些问题,文本将会结合实际应用给出相应的解答。

  • 制造商=OLYMPUS;型号=E-620;焦距=50毫米;日期=2009.04.07 19:14:26;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1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
  • ●什么是虚化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四处弥漫的光线也是三维的。而目前我们所用来记录影像的照片,却是以二维的形式进行记录当我们按下快门后所得到的影像,只是三维空间中光线的一个截面。因此,除了最近面世的“光场相机”之外,我们使用普通数码相机进行拍摄时,都需要有一个“对焦”的步骤。用通俗的话来讲,对焦就是确定你要将相机前后方多少距离内的事物,清晰地录入到照片中。

    在确定焦点后,只有在焦点之前与之后的一段范围内的景物,才会是清晰的;而离得远的景物,则越来越模糊。这种远离焦点距离之外的自然散景效果,就是虚化。

  • 由以上这幅示意图可见,虚化的关键就在于缩短景深的范围,即让图中的两条蓝线靠得更近。这样一来,处于景深之外的物体其散景效果就更为强烈,虚化效果也随之产生了。

  • 对摄影来说,虚化效果可以突出拍摄主体并让画面变得更富层次感;而在背景杂乱的场景中,也可以用虚化的方式将背景化作柔美的光斑。

    ●能拍出虚化效果的器材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摄影的朋友来说,选择合适的器材是件让人头痛的事——各种各样的参数和琳琅满目的选择,哪些参数与虚化有直接联系的?如何方便地进行比较呢?

    带着这个问题去寻问资深摄友,得到的回答一般会是“光圈要大”或是“画幅要大”。但当你带着答案去市场搜寻时,可能还是会产生困惑: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规格繁多,而对应的镜头更是五花八门,到底怎样的组合才能获得良好的虚化效果?而对于预算有限,或是注重相机便携性的消费者而言,选择消费类微型DC这样的小底(小画幅)相机,是否就和虚化无缘了呢?

  • 事实上,景深的大小是镜头属性,和相机机身并无直接关系;而影响虚化效果最直接的两个属性,就是镜头的“实际焦距”和“光圈大小”,这两个参数,通常会在镜头前方标出。

  • 对于一支镜头来说,光圈值越大(F后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焦距值越大,则景深越浅、虚化效果越强烈;而长焦镜头往往能营造出比较强烈的虚化效果,而大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通常虚化效果不那么明显。

  • 对于画幅偏小的消费类微型DC来说,只要镜头的焦距和光圈足够大,加之得当的拍摄方法,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虚化效果。这类产品中,拥有大变焦比的长焦相机,使用其长焦端时可以获得比较明显的虚化能力。而旗舰级消费类微型DC中,像奥林巴斯的XZ-1、富士X10、三星EX1这些型号,虽然它们搭载的镜头实际焦距并不长,但由于光圈足够大,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虚化效果。

    ●在拍摄中获得虚化

    如果手头现有的器材在参数上不够“给力”,在实际拍摄中能否通过一些技巧获得虚化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涉及到与景深相关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对焦距离以及前后景与主体间的相对距离,在实战中把握好上述这两点,同样可以实现“景深去无踪,焦外更出众”的目标。

    对焦距离是指相机到对焦主体之间的距离,在前面的“景深与虚化的关系说明图”中,既是相机位置到红线的距离;这个距离越近,景深越浅、虚化越强烈。因此,在拍摄时想获得浅景深,一般的做法是:将镜头尽可能放在长焦端(对于变焦镜头来说)、同时光圈开到最大,然后尽时地靠近被摄体。

  • 但因为要“尽可能靠近被摄体”、尽可能使用长焦距,拍摄视野范围就会被限制,因此这样拍出的雕塑人像,背景虽然得到了虚化,但画面里只能容下身体的上半部分(连腰都没有);如果要展现雕塑的全貌则要远离被摄体或缩短镜头焦距,但这样的话虚化效果又会不明显;因此在拍摄人像时如果要想获得所谓的“全身虚化”,就必须要追求长焦距、大光圈镜头了。

  • 此外,尽可能接近拍摄主体会受到镜头“最近对焦距离”的限制——当对焦距离低于镜头所限定的最低参数时,便会产生无法正常合焦的现象。单反、单电、微单等使用的可交换式镜头,其最近对焦距离通常是不变的,是一个固定值,即便是变焦镜头,这个参数也不会随焦段变化而变化。而消费类微型镜身一体化DC所使用的镜头,其最近对焦距离则往往是浮动的——焦距值越大最近对焦距离越远,在实际拍摄中,这一特性对获取虚化效果显然会发生影响。

    如果您使用的是一台浮动最近对焦距离的相机,同时又想获得一定的背景虚化,那么在拍摄中可以照着以下思路去做:如果无法靠近到离被摄体足够近的距离,或者是受构图、视角的影响(比如被摄体比较大)不允许靠太近,那么尽可能使用镜头的长焦端进行拍摄;但如果被摄体体积比较小,也不受最近对焦距离的限制,这时可以考虑使用镜头的广角端,以更加靠近的方式进行拍摄,这样往往能获得更浅的景深。对于具有微距模式的产品而言,效果可能更明显;在广角端通过极近的对焦距离获得广角微距虚化效果,也是微型消费类DC有别于可换镜头相机的一大特点。

  • 而当光圈、焦距以及对焦距离都无法进一步调节,但被摄体的位置有一定自由性时(例如拍摄人像时),则可以采取让前景、背景尽可能远离被摄主体的方法,即朝着上文“景深与虚化的关系说明图”中所示的指右绿色箭头的方向移动,同样可以起到增强虚化的效果。从下图中可以看到背景与主体距离远近对虚化程度的影响:

  • ●用数码技术加强虚化效果

    现在越来越多的相机内置有数码处理技术,譬如奥林巴斯和宾得的数字滤镜效果中,就带有模拟浅景深效果的功能,但由于只是调用预置的函数对单张照片进行处理,效果并不逼真。而富士最近推出的产品里带有一个“强化主体对焦”功能,使用该功能后会按下快门连拍2-3张(可选),从而合成出一张虚化效果更强烈的照片。虽然不清楚具体处理方法,但估计是在连拍的过程中,轻微前后移动焦点,继而在第一张照片中分离出主体与前后景,再对前后景进行模糊化处理,这样生成的虚化效果比较接近于光学虚化。

  • 很多初学者都希望自己能拍出网上常见的那种拥有强烈虚化效果的照片,其实只要使用合适的器材并掌握相应的技巧,拍好这类“糖水片”并非难事。本文意在让各位初学者掌握虚化的要领、了解控制景深的各种方法,而在拍摄实战中,虚化程度的拿捏、景深控制的尺度则还需要拍摄者根据场景定夺,这方面的要领以后有机会再做进一步交流吧。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06.037.195.***
    106.037.195.***
    发表于2015.04.04 00:39:46
    49
    123.138.027.***
    123.138.027.***
    发表于2013.05.20 13:47:32
    42
    112.090.196.***
    112.090.196.***
    发表于2012.07.01 08:41:50
    40
    183.031.***.***
    183.031.***.***
    发表于2012.06.30 17:18:22
    39
    218.068.075.***
    218.068.075.***
    发表于2012.04.18 09:53:17
    38
    058.059.231.***
    058.059.231.***
    发表于2012.03.09 18:50:21
    37
    221.194.178.***
    221.194.178.***
    发表于2011.12.27 16:00:45
    36
    121.033.234.***
    121.033.234.***
    发表于2011.12.09 15:04:31
    35
    03
    发表于2011.12.08 14:50:13
    34
    03
    虽然可以后期,但毕竟不如真功夫出片好。
    发表于2011.12.07 12:59:36
    33
    03
    手工PS甚至可以以假乱真.
    发表于2011.12.07 10:52:03
    32
    210.073.097.***
    210.073.097.***
    发表于2011.12.06 13:47:45
    31
    117.136.000.***
    117.136.000.***
    发表于2011.12.05 22:57:03
    3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96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