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创新 Aurvana in-ear 入耳式动铁耳机测评
赵宇为 于 2010.05.31 08:43:53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8.75/105

Creative创新 Aurvana in-ear动铁耳机是一款创新的老产品,诞生于创新主推Zen品牌MP3播放器的2006年,在美国创新官方网站上Aurvana in-ear与in-ear2一样官方定价为79美元,在国内经过价格调整后定价499元,京东和新蛋白色版Aurvana in-ear近期促销价格299元,黑色版398元送99元礼品。描述了这么多,都在说它的价格优势,的确作为动铁产品这个价位足够入门也的确相对较低。在目前500元左右大品牌入耳式耳机中,我们在VSonic R04评测时曾谈到《威索尼可VSonic R04入耳式耳机测评报告 》[作者:赵宇为 ] ,并没有太多令人满意的动圈产品,森海塞尔CX300可能是相对较为平衡的一款。玩家们可能更多习惯的是高端动铁产品,相对高端动铁与主流动圈入耳,这款入门价格的动铁表现又如何?

  • 创新Aurvana in-ear包装精致,提供了一个便携收纳盒与一个耳机换塞和清理工具,可以看出Aurvana in-ear原本定位还是较高,附件配置也不错。尤其是关于这个清理小工具,在目前300元主流价位享受这些小配置还是让人有些开心的,当然,耳机的重点并不在这里。Aurvana in-ear作为单个单元的动铁耳塞,体积并不算小,与常见主流动圈入耳相当。佩戴上并没什么特别,与常见入耳式耳机一致,舒适度和隔音都也都不错,无需太多说明了。

  • Aurvana in-ear经过了超过50小时的煲机,但在测试设备上由于目前我们资源有限,所以并无更多的入门动铁耳机作为参考,所以我们的动铁参考对象干脆就选用UE的TF10。同时,主流入耳产品,由于能够做AB对比的只有漫步者H260(森海塞尔CX300一样),Vsonic R02 Pro银线版(歌德IGI原形,并优于IGI)。在音源上,我们使用iPhone 3GS作为移动设备输出参考,主体评价基于声卡使用乐之邦Monitor 02 US上的表现。

  • 动铁与动圈耳塞,在风格上差别仍是较大的。如果你一直在使用动圈耳塞,立刻换上动铁会有些不习惯。尤其是如果按照习惯以人声试音,Aurvana in-ear在iPhone或iPod touch上第一听感并不会有非常好的印象,但这款动铁的优势并没有因为它是一款最便宜的入门产品而消失。除了感到人声较为死板外,它相对同价位动圈更好的中高频声音密度,以及较好的瞬态表现都是我们熟悉的UE TF10时所谈到的动铁的特点。我们特意对比了UE TF10,的确,这款入门动铁Aurvana in-ear的声音趋向是一致的。要提到两者声音趋向一致并不是要拔高Aurvana in-ear。

    高频表现:Aurvana in-ear高频密度较好,在Monitor 02 US和iPhone上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与漫步者H260(与森海塞尔CX300一样)相比,这个价位上的动圈耳塞的细节优势并不明显,并不像高端动圈耳塞在泛音细节上明显优于高端动铁那样,但同样也不像高端动铁相对高端动圈声音密度和瞬态优势来得多。但Aurvana in-ear在一些弦乐时,仍稍少了一些灵气,但在大音量下瞬态优势明显,失真更少。高频向上延伸也较为一般,但并不比同定位动圈差。

    中频表现:在动圈耳机中,Vsonic R02 Pro的中频算明显偏多的一款,同时漫步者H260的中频则相对偏薄。Aurvana in-ear中频相对H260更加饱满,而没有像R02 Pro一样可以突出,整体而言中频仍略薄。在一些移动设备作音源时,Aurvana in-ear的人声部分可能偏死板,当使用Monitor 02 US时中频解析力有所改善,声音风格也得到相对的校正。与同价位动圈耳机相比,Aurvana in-ear仍保持动铁耳塞特点和缺点,中频结像较好,在器乐类表现时声音密度与瞬态优势相对动圈来说更加动听,但泛音细节少,人声表现不如动圈自然。

    低频表现:作为单个单元动铁耳机,Aurvana in-ear低频相对不如中高频出色也是意料之中。即便是三单元的UE TF10,在低频的下潜和量感上也很难与较好的动圈耳塞相比,动铁的低频风格似乎也不在于此。Aurvana in-ear低频下潜和量感较为一般,和主流入耳动圈相比自然差别较大。但Aurvana in-ear低频质量和大动态控制力较好,虽然声音不够饱满,但在大音量下仍失真较小,声音稳定。这点似乎很适合去听一些舞曲(也许还是嫌低频量太少)和鼓乐器的音乐。

    整体而言,Aurvana in-ear作为低价入门单单元动铁入耳耳塞,表现出了动铁耳机的全部优势,声音风格中性,中高频均衡,没有走一些单单元动铁过于注重所谓高频解析的声音路线。与高端动铁(主要是UE TF10)相比,风格很像,但除了因为单个单元低频不足外,中频细节稍差,高频细节有一定差距。当然,两者平均售价也相差5倍。与同价位动圈耳塞相比,动铁的不足仍存在,但相比高端动铁动圈对比来看,这个不足相对较少。例如,高频细节上,Aurvana in-ear与漫步者H260相比基本相当而密度更好。而UE TF10,就要比我们之前评测的三款高端动圈高频细节有较大差距了。

    Aurvana in-ear在300-400元价位上,可以让大家体验到动铁耳机的一些特点,甚至可以发现一些动铁耳机的不足,作为想体验动铁耳机的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尝试。与同价位国外品牌动圈入耳耳机相比,Aurvana in-ear在低频量感上无法达到入耳动圈的水平,在人声表现上由于随身设备音源问题可能会稍有些偏硬。但作为入门动铁,Aurvana in-ear具有更好的中高频声音密度(尤其在随身设备上),更好的瞬态表现,尤其在较大音量下稳定表现较大动态的音乐是动圈耳塞较难实现的。可以说,Aurvana in-ear作为入门动铁,在目前价位上与动圈相比各有特点,声音风格有所不同。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没有接触过动铁,看着评测,觉得动铁还是值得尝试听的
    发表于2015.04.07 22:21:18
    33
    124.131.056.***
    124.131.056.***
    发表于2014.03.19 16:05:17
    32
    120.043.***.***
    120.043.***.***
    31
    060.171.120.***
    060.171.120.***
    发表于2012.06.03 14:38:32
    29
    221.194.177.***
    221.194.177.***
    发表于2012.03.23 21:38:20
    28
    222.082.***.***
    222.082.***.***
    27
    03
    价格挺好的~
    发表于2011.01.21 13:23:25
    26
    03
    发表于2010.05.31 23:26:28
    22
    137.132.***.***
    137.132.***.***
    动铁的优势在于他恐怖的解析和密度,一般都可以达到极高的灵敏度,所以很多厂家认为动铁是优于动圈的技术,但是缺点是频响范围窄。因为其极高的灵敏度,动铁广泛用于助听器。不过对于耳机来说,过多的细节容易造成听音疲劳,而且动铁在音场上的缺陷,使得他的‘音乐性’较差。现在很多用多单元来弥补频响过窄,低音不足等等。不过还是乐感不好。但是动铁隔音好,在飞机上用很方便。
    发表于2010.05.31 21:55:14
    20
    137.132.***.***
    137.132.***.***
    “Aurvana in-ear低频下潜和量感较为一般,和主流入耳动圈相比自然差别较大。但Aurvana in-ear低频质量和大动态控制力较好,虽然声音不够饱满,但在大音量下仍失真较小"
    我觉得一般都算不上吧。应该是很差1-_-音场差的一塌糊涂(这个价位的动铁没有什么音场可言)。大编制是一塌糊涂啊~听舞曲?算了吧~
    不过这只塞子也不是一无是处,中高频的密度很赞,在表现流行,小编制上面很不错。解析极高,不过听着很累,没有动圈的舒服~话说作为一款动铁在和动圈比较的时候都没说到解析?动铁的解析随便都可以把动圈秒的死去活来~别说cx300,ie7都秒的死去活来。
    发表于2010.05.31 21:48:21
    19
    03
    一次发完啊! 真掉胃口啊。
    发表于2010.05.31 21:34:01
    18
    10
    发表于2010.05.31 20:49:11
    17
    是不予评级吗还是?
    发表于2010.05.31 18:37:25
    16
    03
    发表于2010.05.31 17:20:46
    15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77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